内容简介
本書是當代文學評論名家黃錦樹對馬華文學的現象研究論文集。黃錦樹以同樣是來臺大馬僑生的身分,探討馬華文學與中國性的關聯。
來臺大馬僑生,他們以臺灣的文化資源為他們創作的養分,克服文化環境落差所造成的程度差異,而趕撘上臺灣漢語文學發展的列車。在戒嚴時代,「在臺灣的中國文學」和現代主義,二者或者融合為「中國性—現代主義」,或者以一種撕裂的緊張性撐開了臺灣漢語文學的新局面,或者加入本土要素或過度強化任何一個要素而造成語言的躁鬱。來臺的大馬華僑最常被第一種模式所吸引,甚至「中國性」終歸是一項無法刪除的要素(尤其是在戒嚴時代),他們之接受現代主義往往是以中國性為前提的。這兩個要素適足以讓他們把故鄉風物帶往一個遠離大馬本土論所強調的「社會性」的工具目的,而為文學的自為存在找到了堅強的理由。
目录
出版緣起現代主義者黃錦樹(代序) 林建國
緒論:馬華文學與在台灣的中國經驗
卷一
1.華文/中文:「失語的南方」與語言再造
2.中國性與表演性:論馬華文學與文化的限度
跋:對<中國性與表演性>的批評和補充 林建國
3.馬華現實主義的實踐困境
——從方北方的文論及馬來亞三部曲論馬華文學的獨特性
附錄:拓荒播種與道德寫作——小論方北方
卷二
4.神州:文化鄉愁與內在中國
5.流離的婆羅洲之子和他的母親、父親
——論李永平的「文字修行」
6.詞的流亡
——張貴興和他的寫作道路
7.論陳大為治洪書
論文原始發表處(簡表)
作者简介
1967年生于马来西亚, 1986年来台就读于台大中文系。现于清大中文系博士班攻读学位,为国立暨南大学中文系专任讲师。曾获中国时报小说奖等。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梦与猪与黎明》、《乌暗眠》;论文集《马华文学:内在中国、语言与文学史》、《马华文学与中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