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戰後」的意味

1 戰後臺灣社會的搏成:Y字型共創論的一個解說(呂芳上)

2 戰後初期臺灣人對未來前途的看法與其具體行動(許雪姬)

3 從地域社會研究看所謂的「戰後」:以嘉義研究為例(李明仁)

4 後殖民的歷史球賽(廖炳惠)

5 從民族抗戰到民族文化重建:1945年前後許壽裳對日本的認識(楊彥杰)

6 從大亞細亞主義到「脫亞入美」(馬場毅)

7 1945年後「戰爭物語」迷思的拆解(形成日本Ⅱ戰「戰爭觀」的思想淺解(謝政論)

8 村松祐次的中國論關於《中國經濟的社會態制》(三好章)

9 從大東亞戰爭時期日本的泰語宣傳雜誌看「戰後」(加納寬)

第二章 「戰後」的言說

1 轉折與重組:中國電影史上的1947 年(李曉紅/林豪)

2 電影《紫日》中的風景和語言(張英進)

3 歷史的鬼魅:李永平小說中的戰爭記憶(李有成)

4 有關廣島與長崎核爆言說: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林雪星)

5 冷戰期間越臺儒教關係:臺灣奉祀官孔德成1958年訪問南越考(阮俊強)

第三章 「戰後」與文學

1 光復初期中國東北與臺灣地區的文藝刊物研究:以《東北文藝》與《臺灣文化》為中心(張羽)

2 論張愛玲《小團圓》中的戰爭(鍾正道)

3 重申抗戰小說的敘事倫理(張學昕)

第四章 「戰後」的國家與民族

1 中國的國家與民族論爭:中華民族復興論及民族政策的動搖(加加美光行)

2 四川羌族中的語言交替及母語喪: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所進行的「中華民族文化」(松岡正子)

3 論中越邊境廣西壯族與高平儂族岱族間 70 年的民族交往(塚田誠之)

4 戰後東亞文化國族主義的發展:以米食作為文本的比較研究(何撒娜)

第五章 「戰後」與性別

1 大迫倫子和楊千鶴作品中的殖民與戰後性別建構(垣原智子)

2 坂口䙥子的 1945 體驗及其戰後寫作:一個「蕃地」作家對臺灣山地的懷舊與罪感(小笠原淳)

3 奈良女高師留學生的戰後與性別問題(野村鮎子)

4 一位「滿洲國」留學生的「戰後」:王興榮女士訪問紀錄(大平幸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