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凌筱嶠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為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包括小說戲曲、書籍文化。著有專書Feeling the Past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以及〈「錦繡才子」與社會性閱讀:新論金聖歎《第六才子書西廂記》〉、“Law, Deities, and Beyond: From the Sanyan Stories to Xingshi yinyuan zhuan”等多篇論文。著作涵蓋律法、閱讀出版文化、創傷記憶與群體記憶等多種文化史面向。 孫曉靖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中國古典文學系博士,現為美國羅耀拉瑪麗蒙特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資深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宋元大曲、中古音樂舞蹈表演文本、及宮廷演出等。 麥瑞怡(Karin Myhre)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展开全部)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為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包括小說戲曲、書籍文化。著有專書Feeling the Past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以及〈「錦繡才子」與社會性閱讀:新論金聖歎《第六才子書西廂記》〉、“Law, Deities, and Beyond: From the Sanyan Stories to Xingshi yinyuan zhuan”等多篇論文。著作涵蓋律法、閱讀出版文化、創傷記憶與群體記憶等多種文化史面向。
前言/吳英均著,凌筱嶠譯
作者簡介
序論/凌筱嶠
目录
前言/吳英均著,凌筱嶠譯
作者簡介
序論/凌筱嶠
【第一部分 戲曲篇:禮儀與話語】
第一章 「文」與「制」之外:從蘇軾教坊詞看宋代文人樂語/孫曉靖
一、樂語之名稱
二、教坊詞:作為一種表演文本的閱讀
三、教坊詞:一種矛盾與爭議之上的表達
四、結語
第二章 搬演皇帝:睢景臣《高祖還鄉》/麥瑞怡著,凌筱嶠譯
一、睢景臣散曲與司馬遷〈本紀〉
二、鄉村與帝國的截然分野
三、表演、文字與戲劇認知
四、皇帝的雙重身份
五、結語:表演與說服
附錄:睢景臣《高祖還鄉》英譯
第三章 飲食、戲曲與儀式:神仙與凡人展演之東道禮儀/伊維德著,凌筱嶠譯
一、西王母與八仙
二、孫旺及其酒肉朋友
三、結語
附錄一:The Eight Immortals
附錄二:Spreading a Banquet in Celebration
第四章 「律」、「變」、「極」:王驥德《曲律》中的互文指涉與規範化構想/辛兆坤
一、前言
二、《曲律》中的互文指涉:一個三維批評框架
三、「變」與「極」
四、結語
附錄一:王驥德《曲律》互文指涉一覽表
附錄二:《曲律》中提及「變」的篇章
第五章 守望文明:蘇州府太倉州王時敏家族的戲曲活動(1640-1680)/郭英德
一、引子:清商祝壽自喧闐
二、綿綿世祚:劇迷家族的文化傳承
三、嚶嚶友聲:戲曲文本的文化寓意
四、呦呦鹿鳴:戲曲符碼的文化象喻
五、尾聲:流風善政故家存
第六章 「以宮商爨演,寓垂世立教之意」:論晚清楊恩壽之戲曲觀及其《坦園六種曲》所展現之敘事性特質/王璦玲
一、傳統到近代的過渡:晚清戲曲史上的一個「轉折」
二、「抒鬱解慍,扶持世教」:楊恩壽之戲曲觀
三、「合生死、窮通於彈指頃」:《坦園六種曲》之創作要旨
四、楊恩壽《坦園六種曲》寫作中所呈顯之敘事性特質
五、結語
【第二部分 日用篇:文學場域與文化能量】
第七章 發人深省的食物:北宋中期的消費競爭與遠離塵囂/裴志昂著,凌筱嶠譯
一、導論
二、商品與自我
三、撤離城市
四、結語
第八章 「互圖性」的旅程:對明代中晚期通俗文學作品中「遊歷」主題版畫的考察/吳思遠
一、緒論
二、明代木刻版畫的繁榮
三、畫工、刻工與印工的合作
四、遊歷與文本
五、遊歷圖與文本編訂
六、《錢塘夢》的插圖
七、《西廂記》與遊歷圖
八、遊歷與夢幻
九、結語
第九章 誰人讀食譜?類書中的飲食指南/吳英均著,凌筱嶠譯
一、食物、日用、類書
二、《居家必用》之流傳與讀者
三、飲食、書籍與生活方式
第十章 病中倫常:魏晉南北朝小說中的省疾、問疾與侍疾/劉苑如
一、前言
二、禮數與倫常:省疾、問疾與侍疾的語用習慣
三、疾病交際:省病、侍疾所折射的情感光譜
四、他人疾病:陌生人間的救病關係
五、結語
第十一章 風聲與文字:從歌謠運動回思非漢語的漢字傳述/胡曉真
一、前言
二、「民間之聲」與歌謠運動中的方言問題
三、聲音、文字與「漢字系文字」
四、《粵風續九》中的口頭聲音與文字書寫
五、結語:從漢字的開放性看文化接觸與共感涵化
第十二章 尋索「真正的中國」:明治時期日本的中國文學史書寫/賀衛林著,辛兆坤、凌筱嶠譯
一、導言:文學史書寫傳統
二、支那/中國文學與「國文學」書寫
三、「小說」之文化心理與政治解讀
四、結語
後記:奚如谷教授無已齋訪談
徵引書目
索引
· · · · · · (收起)
作者简介
凌筱嶠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為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包括小說戲曲、書籍文化。著有專書Feeling the Past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以及〈「錦繡才子」與社會性閱讀:新論金聖歎《第六才子書西廂記》〉、“Law, Deities, and Beyond: From the Sanyan Stories to Xingshi yinyuan zhuan”等多篇論文。著作涵蓋律法、閱讀出版文化、創傷記憶與群體記憶等多種文化史面向。 孫曉靖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中國古典文學系博士,現為美國羅耀拉瑪麗蒙特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資深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宋元大曲、中古音樂舞蹈表演文本、及宮廷演出等。 麥瑞怡(Karin Myhre)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展开全部)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博士,現為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文學,包括小說戲曲、書籍文化。著有專書Feeling the Past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以及〈「錦繡才子」與社會性閱讀:新論金聖歎《第六才子書西廂記》〉、“Law, Deities, and Beyond: From the Sanyan Stories to Xingshi yinyuan zhuan”等多篇論文。著作涵蓋律法、閱讀出版文化、創傷記憶與群體記憶等多種文化史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