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劇作家林摶秋(1920-1998),出生於桃園,在二戰期間以「首位臺灣出身的劇作家」在東京劇壇揚名,回到臺灣後,1940年代接棒新劇運動的薪火,1950到1960年代獻身台語電影的攝製;無論演劇或電影,林摶秋都先以編劇立身。作為成名於日本統治晚期的劇作家,林摶秋以日文為主要創作語言,然而在戰後語言轉變及執政者高壓的語言政策下,從林摶秋遺留的戰後劇本中卻可見其為了掌握新語言所做的努力,產生了日文、臺文,及臺文/華文「混語」的不同文本,而有別於戰後「跨語」世代作家多從日文轉到華文創作的典型,是1930年代臺灣話文運動以來書寫實踐的成果,極具代表性。

《林摶秋全集》共計五卷十二冊,卷一「舞臺劇劇本卷」、卷二「電影劇本卷」 8冊、卷三「雜文.訪談卷」、卷四「文獻卷」與卷五「圖像卷」,總計收錄作家舞臺劇劇本6部、電影劇本17部,版本共計36種,華譯劇本19篇,以及作家雜文5篇,其他珍貴訪談與文獻70篇,圖片近500張,向世人展示林摶秋於戲劇文學的卓越貢獻。全集的出版象徵戲劇文類在臺灣新文學史的重新歸隊,也是林摶秋在舞臺、電影導演的光環之外,藉著鮮為人知的劇作出土,其「玉峯精神」重現人間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