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在現今許多人的認知中,「吳越」文化是「 華夏 」文化的一部分,是非常順理成章、毋庸置疑的概念。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也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中最勵志的道德傳奇故事。然而另一方面,現今我們一聽到「越」(Viet),腦中會立刻閃過 #越南 人及其歷史與文化,並不會立刻與歷史上的「吳越」、「百越」產生聯想,彷彿兩者之間沒有關係。這又是何故?

何謂越?越人又是誰?越人和中國人之間又是何種關係?本書可謂是首次全面、深入地分析「越」這個漢字標籤背後所隱藏的歷史真相。透過作者錢德樑(Erica Fox Brindley)的精彩研究,解答了很多與越相關的歷史文化上的疑問。

目录

◎導讀(文:黃銘崇/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兼文物館主任)
◎序
◎謝辭
●第一部∣定位:定義與學科體系的討論●
◎導論 概念與框架
.銘刻差異:身分認同所屬的分類景觀
.習慣用語
.研究框架
.近代史學中的「越」
◎第一章 何謂「越」?
.古代南方
.主要的身分認同:越、百越、蠻夷、甌、駱
.「中國人」與「越南人」的身分認同問題
.體現河濱與沿海南方的「越」概念
.「越」的身分認同與「越」的聲音
◎第二章 關於「越」的語言學研究
.前/原始南島語系及其與侗台語的關係
.南亞語系、南方假說與漢藏─南島語系假說
.苗瑤語系
.結論
◎第三章 考古紀錄
.長江流域:沿海的新石器時代與古代吳越
.新石器與青銅器時代的中國東南:閩越與東越
.新石器與青銅器時代的中國南方:南越與駱越/甌越
.結論
●第二部∣越國與漢代諸越國的時間軸與政治史●
◎第四章 越國與漢代諸越國政治史
.吳越史:吳王夫差與越王勾踐
.百越與南越史
.東越諸國(閩越、東海/東甌)
●第三部∣展演華夏、銘刻越:修辭、儀式、標籤●
◎第五章 文化優越感與族群概念化的修辭
.古代文本傳統及其偏誤
.早期的華夏/諸夏族群
.政治與外交脈絡中的黃道修辭
.文化與族群修辭
.祖先與以環境為基礎的族群之創造
.東漢歷史傳奇
.結論
◎第六章 野蠻之喻:越身分認同的身體標記
.抽絲剝繭:髮型與越身分認同
.箕踞/倨
.文身雕題
.「交趾之國」:交趾與交阯郡
◎第七章 野蠻景觀與魔幻客體
.水、游水、船舶,以及海上生活:越作為海洋生物
.「南蠻蛇種」:龍與蛇
.人迹所絕、疾癘多作的南方
.刀劍之國
.結論
●第四部∣展演越:政治大戲、密謀與武裝抵抗●
◎第八章 越的身分認同作為政治偽裝與儀式典型
.南越帝王趙佗
.趙胡(眜)、趙嬰齊與帝系的延續
.南越王權與政治認同的丟失
.結論
◎第九章 武裝抵抗漢朝的越身分認同
.閩越對南方鄰國的侵略
.呂嘉與南越之亂
.騶餘善王與東越的最後一役
.徵氏姊妹之亂
.結論
◎結論
.華夏身分認同有助中心性邏輯的建構
.論華夏、越身分認同的歷史建構性
◎注釋
◎參考書目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錢德樑(Erica Fox Brindley)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博士,現任賓州大學亞洲學研究系主任與歷史系、哲學系教授;是古代中國(公元前500年至公元200年)的文化史學家。興趣範圍包括古代中國的哲學、宗教、文化規範與政治文化以及東亞北方的華夏民族與東亞南方的越民族之間的認同和跨文化互動。

著有《古代中國的音樂、宇宙學與和諧政治》(暫譯)(2012年)和《古代中國的個人主義:人的代理與思想政治的自我》(暫譯)(2010年);也為哲學和亞洲研究期刊撰寫了許多主題廣泛的文章,並共同編輯了有關發掘文本和東亞海洋史主題的書籍。錢德樑還是《Verge》雜誌的編輯團隊成員,以及《古代中國》(暫譯)雜誌的編輯委員會成員。

譯者簡介

賴芊曄

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組碩士,譯作有《馬、車輪和語言:歐亞草原的騎馬者如何形塑古代文明與現代世界》、《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以上由八旗文化出版),共譯有《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