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導言】詩性身體:模塑的自我與民族身分

【第一章】 進步身體的辯證法:郭沫若《女神》中自我,宇宙與民族身分

一、影響探源:現代身體的誕生

二、作為創造進步自我的本能身體

三、作為轉化宇宙大我的隱喻身體

四、作為獻身新民族身分的激情身體

五、郭沫若的身體詩學與新民族幻象

結語

【第二章】頹廢的身體:李金髮詩中的悲悼否定倫理學

一、肉體的頹廢經濟學:無力感、衰弱、喪志症與倦滯

二、反啟蒙美學:黑暗、嗜睡、冰川、潮溼與泥濘

三、反照敘述:一種褻瀆性啟迪

四、頹廢身體:走向一種悲悼的否定倫理學

結語

【第三章】自戀的身體:戴望舒詩歌中的碎片現代性與追憶救贖

一、瑣屑與碎片的現代性

二、追憶敘述:自我重構的新句法

三、身體追憶的修辭學

四、花卉與女性:感官的饋贈

五、自戀的身體:朝向一種自我的精神分析法

結語

【結束語】自我模塑,現代性與成熟的意志

一、自我形塑的範式之爭

二、成熟的意志:啟蒙與自我發明

三、重整喪失:自我形塑的烏托邦幻象

目录

推荐语
代序/奚密
中译本说明与致谢
【导言】诗性身体:模塑的自我与民族身份
【第一章】进步身体的辩证法:郭沫若《女神》中的自我,宇宙与民族身份
一、影响探源:现代身体的诞生
二、作为创造进步自我的本能身体
三、作为转化宇宙大我的隐喻身体
四、作为献身新民族身份的激情身体
五、郭沫若的身体诗学与新民族幻象
结语
【第二章】颓废的身体:李金发诗中的悲悼否定伦理学
一、肉体的颓废经济学:无力感、衰弱、丧志症与倦滞
二、反启蒙美学:黑暗、嗜睡、冰川、潮湿与泥泞
三、反照叙述:一种亵渎性启迪
四、颓废身体:走向一种悲悼的否定伦理学
结语
【第三章】自恋的身体:戴望舒诗歌中的碎片现代性与追忆救赎
一、琐屑与碎片的现代性
二、追忆叙述:自我重构的新句法
三、身体追忆的修辞学
四、花卉与女性:感官的馈赠
五、自恋的身体:朝向一种自我的精神分析法
结语
【结束语】自我模塑,现代性与成熟的意志
一、自我形塑的范式之争
二、成熟的意志:启蒙与自我发明
三、重整丧失:自我形塑的乌托邦幻象
引用书目

作者简介

米家路,原名米佳燕,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英美文学学士(1985),北京大学文学硕士(1991),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博士(1996),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跨文化研究和电影研究博士(2002)。现任美国新泽西州新泽学院英文系和世界语言与文化系副教授。中文及亚洲研究学部主任。学术研究涉及中西现代诗歌,电影与视像,文化批评理论,后殖民理论与性别研究以及生态文化。英文著作包括:《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自我模塑与省性现代性, 1919-1949》,《环境挑战时代的中国生态电影》(与鲁晓鹏合编)。主编《四海为诗:旅美华人离散诗歌精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