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驅瘟逐疫是中國社會從古至今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最晚從明代開始,漸有結合王爺信仰及以船送瘟的民間信仰活動,其中閩南地區的王醮尤其普遍。不過,明清時期王爺信仰雖然在民間社會相當蓬勃,卻始終不被官方認可。
臺灣地區迎送王爺祭典及建醮活動可稱十分頻繁,但配合王醮舉行王府科儀的宮廟並不多見,其中以「臺南西港慶安宮」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王府行儀最完整,也最具有儒、道在民間信仰儀式實踐上完美搭配、交融合作的典範意義。
本書將著重在臺南慶安宮、金唐殿、長興宮的王醮,同時與屏東東隆宮、漳州白沙王府等不同地區進行比較,就其王府空間格局、王府人員編制、王府行儀流程與文化傳承,進行詳細的記錄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