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孔子究竟是何等人物?周末以降,這個疑問成為重要的論述主題。褒、貶不必為真,背後卻各有用意。本書以西漢的尊孔論述為中心,探討政治轉型的大時代中,人們塑造孔子形象、地位的原因與目的。周秦漢之際,先有戰國諸子對理想政治的爭論,後有漢代皇帝與儒者對權力分配的角力。「孔子」由此被推至「道」與「政」之間,居中承載論辯兩方既競亦合的互動。本書透過宏觀敘事與細緻分析,展現「孔子」如何在傳統政治與文化中成為一個特殊的象徵。

目录

目次
林序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论题视野——从真相到定位的孔子论述研究(2)
第二节:问题意识——周秦汉之际的孔子定位问题(7)
第三节:既有研究成果述评价(16)
第四节:研究设计相关说明(8)
第二章:战国孔子论述的形成——并论孔子论述研究的基本面向(49)
第一节:战国语境中的“孔子”所指——符号意义的衍生(50)
第二节:“孔子”与「圣」的连结——概念交涉与议题形成(89)
第三节:战国孔子论述的诠释活动特质——言说行动的时代意义(124)
第三章:“孔子”的身分——战国孔子论述中的学政关系问题(155)
第一节:议政身分的两种界说(157)
第二节:君臣关系中的位阶争议(187)
第三节:战国学者的身分认同(223)
第四章:尊“孔”的意义——秦至西汉中期的孔子论述重构(255)
第一节:问题意识的转换(258)
第二节:“孔子”意义的改造(292)
第三节:“孔子”位阶的抬升(348)
第五章:皇权的回音——西汉中晚期孔子论述的道、政调处(393)
第一节:武昭宣年间官方论述的响应(395)
第二节:宣元成年间儒者论述的调整(444)
第三节:主体间性的西汉孔子论述(480)
第六章:结论(517)
参考书目(529)
后记(565)
索引(567)

作者简介

吴晓昀,新竹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