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西方戲劇作為舶來品傳入中國已逾一個世紀,經歷了早期的文明戲與話劇階段,在全球化的今日已經成為在地的文化風景。在臺灣,西方戲劇經歷了日據時期的新劇,以及國民黨反共抗俄劇的兩種形態,在一九八〇年代由留美戲劇學子開啟一波新的交流,使其逐漸脫離過往戲劇院校以教學為目標的翻譯劇演出模式,走向本土題材的文本創作和跨文化改編,並且進一步引入西方身體訓練,超越文本,走向集體即興創作與後現代表演理論,形成了今日臺灣獨有的戲劇生態。

目录

前言與致謝 1

第一部分 論翻譯劇之精神分裂症—以《等待狗頭》、《淡水小鎮》、《莎姆雷特》為例

第一章 緒論 3

第二章 《等待狗頭》.忠於原著 13

一 貝克特《等待果陀》 14

二 劇作家之意志 15

三 貝克特.《等待果陀》.「形狀」的重要性 16

四 賴聲川.《等待狗頭》.「形狀」的維繫 21

五 《等待狗頭》與基督教 27

六 《等待狗頭》之舞臺表演 59

七 小結 65

第三章 《淡水小鎮》.跨文化改編 67

一 懷爾德《小鎮 69

二 一個小鎮.兩個世界 71

三 三位一體:劇作家/懷爾德/舞臺監督 86

四 小結 115

第四章 《莎姆雷特》.解構莎士比亞 117

一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118

二 李國修《莎姆雷特》 119

三 降格模擬及其工具 122

四 破.《哈姆雷特》之解構 126

五 立.風屏劇團之建設 152

六 風屏劇團嘲笑《哈姆雷特》或《哈姆雷特》嘲笑風屏劇團 162

七 小結 165

第五章 結論 167

一 翻譯劇之符號矩陣 168

二 文化認同的三角習題 174

三 翻譯劇的不歸路 180

附錄 《小鎮》、《淡水小鎮》結構對照表 183

第二部分 中國五四話劇精神與西方後現代戲劇風潮

第一章 姚一葦研究的兩岸視域 193

一 傳統與個人才能 193

二 兩次小劇場運動:從李曼瑰到姚一葦的範式轉移 196

三 兩岸戲劇視差:《紅鼻子》的社會主義詮釋 206

四 姚一葦的過去性與姚一葦的現代性 208

第二章 人子劇團:孤獨的表演者 211

一 「人子」劇團:一個美麗的錯誤 214

二 你是某人之子 216

三 葛羅托斯基、葛吉夫與「第四道」 223

四 不成人子 228

第三章 從「藝乘」到「MPA」:論鍾明德的葛羅托斯基研究 233

一 「鍾後現」的轉向:從前衛藝術到精神探索 234

二 葛羅托斯基的「藝乘」 240

三 鍾明德的「MPA」 251

四 浪漫的戲劇批評 259

參考書目 261

作者简介

張佳棻

  美國紐約大學表演研究博士,曾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及通識中心,現任教於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領域為表演研究、歐美現當代表導演理論、跨文化戲劇等。著有《論翻譯劇之精神分裂症》(臺北藝術大學教務處出版中心,2009年)及身心學相關譯著十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