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自序/池田維
第1章 台灣的走向
一、解嚴前後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
二、交流協會的性質與工作
第2章 從事日中關係的工作
一、初出茅廬
二、外交工作的多方歷練
三、中國的改革開放與日中關係的發展
四、日中關係的演變與「歷史問題」的影響
第3章 柬埔寨和平與日本的角色
一、暗潮洶湧的中南半島情勢
二、柬埔寨和平的幕後推手
第4章 與荷蘭的戰爭受害者和解
一、日荷關係的陰影與長期交流
二、天皇與皇后陛下的破冰之旅
結語
目录
推薦序1/陳唐山推薦序2/沈斯淳
自序/池田維
第1章 台灣的走向
一、解嚴前後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
戒嚴令下的台灣
蔣經國訪日
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前後
「台灣意識」的變化
李登輝時代的動向
二、交流協會的性質與工作
何謂交流協會
兩個釣魚台問題的處理
台灣人最喜歡的國家是日本
李登輝訪日
台灣人維持現狀的志向
陳水扁總統與馬英九總統的兩岸政策差異
台灣的法的地位與美、日的立場
二○一六年一月總統大選的意義
第2章 從事日中關係的工作
一、初出茅廬
進入外務省時
在香港總領事館任職的時期
亞洲局中國課事務官的時期
被借調到日、中備忘錄貿易事務所
設立大使館
二、外交工作的多方歷練
任職駐法國大使館書記官的時期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與「霸權條款」
有關釣魚台主權的對立
擔任事務次官秘書官的時期
附錄:釣魚台主權是否有「擱置」?
三、中國的改革開放與日中關係的發展
「改革開放政策」與對中援助的開始
中國政府與謝意的表達
日、美關係與中國
趙紫陽總理訪日
四、日中關係的演變與「歷史問題」的影響
歷史教科書問題
沖之鳥島的處理
天安門事件與法國新凱旋門G7高峰會
準備天皇陛下的訪中事宜
PKO法案與「歷史問題」
第3章 柬埔寨和平與日本的角色
一、暗潮洶湧的中南半島情勢
與柬埔寨的關係
「國際合作構想」與柬埔寨
駐泰國的日本大使館公使兼柬埔寨臨時代理大使
施亞努國王與三派
查差政府的「從戰場轉為市場」
東京會議的召開
波布派與中國
二、柬埔寨和平的幕後推手
雙邊會談或四邊會談
波布派在東京會議缺席
有關解除武裝的P5方案與日本方案
與波布派對話
日本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PKO)
施亞努與選舉
日本的角色
第4章 與荷蘭的戰爭受害者和解
一、日荷關係的陰影與長期交流
荷蘭戰爭受害者的反日情感
與戰爭受害者的交流
日、荷間的長期交流
亞洲女性基金與荷蘭
日、荷交流四百週年紀念活動
二、天皇與皇后陛下的破冰之旅
兩陛下訪問荷蘭與畢翠克絲女王
過去的問題與日、荷關係
和解與新的信賴關係
結語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池田維
1939年生。1962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系後進外務省。曾任外務省亞洲局中國課長、駐美國大使館的參事官、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駐加拿大大使館公使、情報調查局審議官、駐泰國大使館公使(兼柬埔寨臨時代理大使)、外務省亞洲局長、外務省官房長、駐荷蘭大使、駐巴西大使。
● 2004年從外務省退休
● 2005至2008年擔任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相當於大使)。
● 2008年擔任交流協會顧問、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
● 著有《柬埔寨邁向和平之路》(1996年 都市出版)、《台灣出使記 日本.台灣.中國 挑戰建立新關係》(產經新聞出版)
譯者簡介
楊明珠
● 一九六三年生
● 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
● 日本國立東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學碩士
● 淡江大學及東海大學日文系兼任講師
● 月刊「日本文摘」研究編輯
● 聯意製作公司「TVBS」電視台國際新聞中心日文編譯
● 日本「朝日新聞」台北支局特別助理
● 中央通訊社東京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