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臺灣史過去不受重視,如今已成顯學,並且堂而皇之的占據課本大量篇幅。但,臺灣史是什麼?只要講述臺灣的過去,就建立了臺灣主體性嗎?荷蘭人的紀錄、清代的方志、日治時期的檔案,分別有哪些預設框架,導致我們看見的「歷史事實」其實有所偏移?今日的臺灣人應該如何使用這些歷史資源,才能產生意義,而不陷入陳說的窠臼?臺灣史又該如何採取更寬廣的研究視野,讓島嶼的經驗有資格在世界舞台上和其他學門切磋對話?
這些問題都是吳密察教授終生的學術關懷,而本書便是他對上述問題的答覆。吳密察親自挑選生涯發表之研究,以「臺灣史是什麼?」為核心主軸,重新組織成本書。
目录
推薦序:周樑楷
解題:許佩賢
第一部:總論
第1章臺灣史的成立及其課題
第2章臺灣民族主義的歷史書寫戰略
第3章「歷史」的出現
第4章日本殖民時代在臺灣史上的意義
第5章「臺灣文化」的歷史建構:一個初步的試論
第二部:分論
第6章日清戰爭與臺灣:從民主國到乙未保臺之役
第7章臺灣總督府「土地調查事業」的展開及其意義
第8章再思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中央政治與同時期的朝鮮
第9章《民俗臺灣》的時代背景及其意義
第10章臺灣的脫殖民地化挫折及二二八事件
第三部:異論
第11章用臺灣史畫東亞地圖
第12章臺灣自古是中國的領土嗎?
第13章鄭成功反清,但或許不復明
第14章清代臺灣有良港嗎?清代安平的港口條件
第15章除了亂源,我們可以怎麼理解羅漢腳?
第16章日本時代萌芽的臺灣民族主義,為什麼失敗了?
第17章二二八事件裡的蔣渭川
第18章「臺灣史」與「日本史」的交錯
跋:吳密察
作者简介
吳密察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東京大學博士課程修了退學。曾任臺大歷史學系教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國史館館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研究領域為臺灣史、日本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