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書為「東亞的靜坐傳統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之結集,共收論文十五篇。全書以儒、釋、道為序,展開對三教靜坐工夫的討論;首尾覆以跨地域、跨時代的綜述,包括對東亞靜坐類型的擘分,以及儒家靜坐法研究成果的回顧。在儒家的討論方面,其內容涵蓋中、日、韓三國古今知識人的靜坐理論與工夫實踐。對佛教靜坐的探索,介紹有歷代高僧大德對治昏沉之方,以及天台、禪宗、密宗的坐禪法門。與道教相關者,則論及了其靜坐方式發展至唐宋的精緻化過程、丹田觀念的流變,以及韓國人對道教修煉要訣的容受與轉化等議題。 本書所論及的時代與地域既長且廣,加以學者不同的學術背景,使得全書呈現多樣且豐富的觀點。因而在梳理靜坐行為及其義涵的同時,也可啟示東亞身體觀與思想史研究的新視角。

目录

「身體與自然」叢書序言--楊儒賓

導論--楊儒賓、艾皓德、馬淵昌也

1.東亞靜坐傳統的特點--艾皓德

2.東亞儒家靜坐研究之概況--史甄陶

3.宋明時期儒學對靜坐的看法以及三教合一思想的興起--馬淵昌也

4.韓國儒學之靜坐法--孫炳旭

5.主敬與主靜--楊儒賓

6.日本朱子學之「敬」之意味--高島元洋

7.佛教禪之對治「睡眠蓋」傳統--釋惠敏

8.天臺止觀之坐法--池田魯參

9.宋代天臺所見安心與靜坐--林鳴宇

10.道元、瑩山坐禪觀之較析--吉津宜英

11.密教冥想法在日本的展開--田中文雄

12.試論導引與存思並重的道教靜坐法門--蕭登福

13.六朝以前道教丹田說及其修行法研究--蕭進銘

14.丹田存思法在韓國的傳布白東湖

15.日本當代新儒家岡田武彥的「身學」及其思想產生之背景--藤井倫明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作者简介

楊儒賓,1956年生於臺灣台中。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曾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社會處中文學門召集人;韓國外國語大學講師;日本東京大學、九州大學及美國威斯康新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神話與宗教學等。曾獲國科會優等研究人員獎、國科會傑出研究人員獎等學術榮譽。主要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榮格》、《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恒回歸的神話》等書。 馬淵昌也(Mabuchi Masaya),1957年生。東京大學碩士。曾任專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現任日本學習院大學外國語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宋明理學、隋唐佛學(以華嚴為主)。 艾皓德(Halvor Eifring),挪威奧斯陸大學文化研究與東方語文系教授,國際雅肯靜坐學會秘書長,Dyade 雜誌編輯,目前主持關於靜坐文化史的國際研究計劃。研究領域包括挪威方言與俚語、近現代漢語語法、中國傳統文學等。近期將出版與黃嘉慈、蔡志忠合著之漫畫書:《和平海盜說靜坐》(雙元文化,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