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前言
本书献给所有喜爱艺术、渴望了解中国的朋友们—— 她虽然与我们相距遥远,但与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与我们有着密切联系。
由于战争,我们在那里开展研究工作时遇到了重重困难,甚至难以为继。因此,希望本书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文献资料。之所以未对中国宗教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是因为笔者相信它对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影响虽深远,但实际上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同时也避免了脱离测量与摄影这一安全地带、涉入未知领域的危险,因为目前即使是汉学专家,在研究中也只能小心谨慎地摸索前行。尽管某些隐秘的思想和关系后期被引入建筑艺术之中,但正如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一样,它们的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后文也将剖析环环相扣的演进过程,阐述这种建筑艺术是如何在细节和整体上保持原始古朴的同时,达到极致的美感的。
由于条件所限,书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和偏差,笔者对此心知肚明。由于工作,笔者只能在1916年和1919年炎热的夏季赴北京开展工作。其他各处寺庙只能偶尔走访,有时甚至只能逗留几个小时。此外,所有工作不得不在没有专业知识、任何帮助和资助的情况下进行,甚至在德国——尤其在战争结束后—— 也完全没有希望找到参与者。因此,不足之处随处可见。这些空白在国外可以轻易填补,而在德国,即便辛苦工作数月,也只能挂一漏万。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由于疾病和本职工作,笔者几乎不可能完成已经开始的研究。继续等待下去只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尽管有疏漏,本书仍将先行出版,希望想要欣赏这种艺术之美的朋友能够容忍这些缺陷,也希望专家学者可以填补这些空白,珍视这些难得一见的资料。
书中插图除少数几处外,均由笔者拍摄,图11(参见36页)、图12(参见37页)、图91(参见95页)要归功于在北京的惠伯先生,图29(参见50—51页)、图32—34(53—55页)、图90(参见95页)出自北京的摄影师哈同先生,图51(参见70—71页)来自一位不知名人士,图121(参见131页)则由富克旺根出版社提供。书中的平面图同样是我个人研究的成果。希望将来有机会出一部续作,将剩余的图纸和精彩照片公之于众。为了统一标准,本书继恩斯特·伯施曼的伟大著作之后,选用了1∶600 的平面图比例尺。只有部分平面图经过准确测量,后期通常采取步测,然后再通过个别测量加以检验的方式,这种方式足以保证所用比例尺的精确度。在寺庙建筑之后,书中还介绍了笔者在灵岩寺拍摄到的罗汉像,作为本书增补的第二部分。这些内容为初次公开,本应单独成册,但因出版上的种种情况未能实现。二者都体现了中国北方伟大艺术的精髓,正是这一点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在此,向所有支持笔者工作的人们表达诚挚的谢意,尤其是雷兴先生,我有幸与他在济南共同度过了近五年的战争时期,他的汉语知识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就像一座极其丰饶的宝库,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帮助。没有他就没有我这些成果的诞生,因为我的中文水平十分有限。
贝恩德·梅尔彻斯博士
1921年7月2日于卡塞尔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于1921年,是“亚洲的精神、艺术与生活”丛书之中国卷,原书分两辑。编者调整了原书的顺序,原一辑作为三章,原二辑两部分为一、二章,删除了部分文字以及与中国无关的图片,然后对图片进行统一编排,并且重新编号。现收录30万字的图文描述、380 余张图片。为展现建筑如今的面貌,我们在原书基础上另外添加了几张拍摄的彩色照片放在正文之前,以为补充。
作者简介
贝恩德·梅尔彻斯(Bernd Melchers,1886—1967):德国艺术史学者,1915—1920年生活在山东和北京,广泛游览当地的寺庙建筑,拍摄了众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著有《中国剪纸艺术》等。
恩斯特·弗尔曼(Ernst Fuhrmann,1886—1956):德国商人、摄影家、出版人。早年从事对外贸易工作,20世纪20年代起成为职业出版人,出版了众多有关自然、植物和民俗的摄影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寺庙建筑一、绪论 002
二、单体建筑 006
三、宅院 011
四、寺庙建筑 013
五、建筑名称 016
六、寺庙 017
七、附图 028
八、平面图 099
图1 . 北黄寺山门 / 028
图2 . 东黄寺钟楼 / 029
图3 . 东黄寺天王殿 / 029
图4 . 东黄寺西侧碑亭 / 030
图5 . 东黄寺大雄宝殿 / 031
图6 . 东黄寺西配殿 / 031
图7 . 东黄寺大雄宝殿西南角 / 032
图8 . 东黄寺大雄宝殿 / 033
图9 . 东黄寺大雄宝殿 / 034
图10. 东黄寺大雄宝殿东南角 / 035
图11. 北京柏林寺山门 / 036
图12. 柏林寺钟楼 / 037
图13. 柏林寺天王殿 / 038
图14. 柏林寺大雄宝殿 / 038
图15. 柏林寺僧房 / 039
图16. 柏林寺无量佛殿 / 039
图17. 柏林寺东配殿和僧房 / 040
图18. 柏林寺维摩阁和院中台阶 / 040
图19. 北京潭柘寺 / 041
图20. 潭柘寺天王殿 / 041
图21. 潭柘寺大雄宝殿西侧建筑群 / 042
图22. 潭柘寺大雄宝殿 / 043
图23. 潭柘寺大雄宝殿内佛坛 / 044
图24. 潭柘寺供奉物 / 045
图25. 潭柘寺大雄宝殿内部 / 045
图26. 潭柘寺观音殿内佛坛 / 046
图27. 潭柘寺观音殿佛坛前景泰蓝工艺灯笼 / 047
图28. 于观音殿南望潭柘寺 / 048
图29. 潭柘寺楞严坛 / 050
图30. 潭柘寺楞严坛内佛龛 / 052
图31. 潭柘寺监院 / 052
图32. 北京戒台寺僧人 / 053
图33. 戒台寺住持 / 053
图34. 戒台寺 / 054
图35. 戒台寺千佛殿内部 / 056
图36. 戒台寺千佛殿内部 / 056
图37. 杭州灵隐寺山门 / 057
图38. 灵隐寺山门 / 058
图39. 灵隐寺山门 / 059
图40. 灵隐寺回龙桥 / 060
图41. 灵隐寺回龙桥 / 061
图42. 灵隐寺天王殿 / 062
图43. 灵隐寺新建后的大雄宝殿 / 062
图44. 灵隐寺大雄宝殿背面 / 063
图45. 灵隐寺天王殿内部 / 064
图46. 灵隐寺大雄宝殿天花板 / 065
图47. 灵隐寺大雄宝殿 / 065
图48. 镇江金山寺大雄宝殿 / 066
图49. 金山寺藏经楼 / 067
图50. 金山寺 / 068
图51. 金山寺天王殿前牌坊 / 070
图52. 金山寺西侧附属建筑 / 072
图53. 济南大佛寺造像 / 073
图54. 济南灵岩寺 / 074
图55. 灵岩寺 / 074
图56. 灵岩寺千佛殿 / 075
图57. 灵岩寺千佛殿 / 075
图58. 灵岩寺千佛殿 / 076
图59. 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 077
图60. 神通寺四门塔塔内四尊佛像之一 / 077
图61. 神通寺 / 078
图62. 神通寺墓塔林北端 / 078
图63. 神通寺龙虎塔西南面塔身 / 079
图64. 神通寺龙虎塔东面塔身 / 080
图65. 神通寺龙虎塔南面塔身 / 081
图66. 神通寺龙虎塔东面塔身左下部 / 081
图67. 神通寺西侧千佛崖石窟 / 082
图68. 神通寺千佛崖石窟 / 082
图69. 从北岳庙山门望向街对面的琉璃牌楼 / 083
图70. 东岳庙山门 / 083
图71. 东岳庙第一重前院和二道门 / 084
图72. 东岳庙第二重前院和内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