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主要由欧洲人画作集成的附加了重要背景资料和评注的中国风情画集,画作的年代大约从17世纪中叶起延至1860年。原画收藏者是香港印度裔英商遮打,画集由他的友人奥朗奇编辑诠释出版。
那是一个中西激烈碰撞的年代:特别是从1792年英使马戛尔尼出使清廷开始,欧洲人逐渐看出庞大的中华帝国腐败无能,终于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帝国的门户,胁迫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从而大肆侵占中国的土地,掠夺中国的财富。那个时期,以英国人为首的欧洲人不仅记录了许多有关史实,而且用画笔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异域景色、社会风貌甚至历史事件。无疑,这些画作有助于我们认识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画集的编者对每幅画都作了说明,同时引用大量原始资料阐释画作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从而使画集拥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然而,由于时代及所处立场的限制,画集诠释者及其所引用的原始文献都不免烙刻着时代和角色的印记,烙刻着许多今日看来偏颇和谬误的说法。但这些不影响本书的史料价值。只要读者注意批判地阅读,还会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那个时代,认识历史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从侵略者自己的叙述中看到他们内心深处对美丽、富饶、祥和的中华好河山的垂涎和贪婪,看到他们对别家文化的不屑和践踏,看到殖民者侵掠的急切心情和强词夺理,看到当时我国抗英军人和人民的顽强和无奈,看到清政府的管理无序、无知和贪腐。
目录
节 中国地图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二节 中国的外贸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三节 早期与英国的外交往来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四节 中国战争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五节 广东河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六节 广州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七节 澳门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八节 香港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九节 1860年以前的中国通商口岸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十节 航运
引言
图目
图说
第十二节 杂记
引言
图目
图说
参考书目
主要美术家姓名索引
主要雕刻师和石印匠姓名索引
索引
编校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