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集結作者近年來關於楚辭研究的論述計九篇,論題涵括屈原作品、後代學者對屈原的評價,以及楚辭學史相關問題等。作者提出若干詮釋楚辭的新觀點,諸如勾抉〈離騷〉中的「時空焦慮」、以「時間」作為解讀《九歌》的進路、自諷諭傳統與重視文學形式的觀念差異說明「騷」、「賦」文體分合,以及留意蘇軾憑弔屈原所蘊攝的主體性意涵等,均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許又方,男,1966年生於高雄市。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班畢業,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思想與文學、文學批評及現代詩學等。著有:《虹霓的原始意象在中國文學中的表現及意義》(博士論文,1996)、《時間的影跡:〈離騷〉晬論》(2003)、《主體屬性的追尋與重構──屈原的身分認同及漢人對他的閱讀與書寫》(2011)、《坐在外野的看臺上》(2011)、《十年磨一劍》(2011),及相關學術論文十餘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