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以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篇》為基幹,分立二十四個題目,通論中外史學,條分縷析,旁徵博引,舉凡中外史學之大脈絡、大關節,皆經指陳剖析,精見隨出。冶中外史學於一爐,為當今史學之急務,作者以「融通中外,參驗古今」為職志,積數十年治史之功力,成此巨構,實有開創之功。
目录
凡例
再版自序
錢序
杜序
載籍第一
記事記言第二
彰善癉惡第三
春秋第四
左傳第五
戰國策第六 附說史傳與傳奇之辨
太史公第七
傳記第八 附說傳記之信與雅
班固第九 附說班馬異同說
後漢諸史第十
陳壽第十一
晉代之書第十二
百氏千載第十三
盛衰第十四
石室金匱第十五
銓評第十六 附說論褒貶不能自見
總會第十七
銓配第十八
信史第十九 附說疑古辨
記編同時第二十
素心第二十一 附說史筆與詩心
直筆第二十二
貫通第二十三
史任第二十四
徵引書目
譯名對照表
索引
作者简介
汪榮祖,原籍安徽旌德,1940年3月7日生於上海,長於台灣。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博士。2003年2月任國立中正大學講座教授。2008年任台灣國立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著作介紹 汪氏是早期少數研究陳寅恪的專家之一,著有《史家陳寅恪傳》一書,對陳寅恪的學術成就作了全面評述,且文采不凡。由於早期關於陳寅恪的史料不多,無法深入討論,此書草草帶過之處甚多。另外,汪總站在陳一邊,對其學術甚少批評,論據往往是「亦人情之常」。經三十餘年不斷增修,《史家陳寅恪傳》從最初本之7萬字,再到15萬字,現在版本有20萬字。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是汪荣祖20多年不斷收集史料的成果展現,也是他的重要作品。 與汪合著《蔣介石評傳》的李敖對汪榮祖如此評價:“台大歷史系老同學汪榮祖是我最佩服的歷史學者。在我眼中,成為歷史學者除了對歷史在行外,還得有偉大的正義感——兩者兼備者,榮祖要列前茅。” 但2009年李敖在【李敖語妙天下】節目中也曾批評過汪「迴避」美國歷史相關的主題、「不願」與李合著批判美國歷史的書,甚至開玩笑地說:「榮祖在這一個單項上,是我李敖的敵人。」 著作 《史家陳寅恪傳》,香港:波文,1976;台北:聯經,1984初版、1997增訂。2005年由北京大學出版。 《晚清變法思想論叢》,台北:聯經,1984;另題《從傳統中求變:晚清思想史研究》。 《康章合論》,台北:聯經,1988。 《史傳通說》,台北:聯經,1988、1994。 《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台北:東大書局,1991。 《章太炎研究》台北:李敖出版社,1991;陸版《章太炎散論》有刪節。 《康有為》台北:東大,1998 《蔣介石評傳》(與李敖合著),台北:商周,1995 《學林漫步》,天津:百花文藝,1998。 《史學九章》,台北:麥田,2002。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台北:麥田,2004。 《詩情史意》,台北:麥田,2005。 《書窗夢筆》,台北:麥田,2006。 《學人叢說》 《蕭公權學記》,黃俊傑合編,台灣大學出版,2009年6月 《安娜史學八十年回顧與反思》,《台法霸權史學八十年》,盧建榮主編,時英出版,2009年11月 《一個歷史學家的歷史:何炳棣著《讀史閱世六十年》書後》,《傳記文學》,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