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日治時期臺灣哲學系譜與分期(洪子偉)

一、臺灣哲學的誕生與困挫

二、發展分期與時代精神

三、理論系譜與四大學派

四、結論

第二章 李春生論儒家與基督教(李明輝)

一、李春生獨尊基督教

二、李春生對儒、釋、道三教的不同態度

三、「合儒」的策略

四、「補儒」的策略

五、「益儒」、「超儒」的策略

六、結論

第三章 日本陽明學發展氛圍下的臺灣思想家林茂生(黃崇修)

一、林茂生之死

二、詩歌中的輕與重

三、日本陽明學的轉向

四、日本陽明學發展氛圍下的林茂生

五、結語:林茂生之生

第四章 臺灣哲學之軌跡——林茂生的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之探究祝若穎(祝若穎)

一、前言

二、林茂生赴美前的近代教育理論

三、林茂生博士論文的近代教育理論

四、從林茂生的思想脈絡來看近代教育理論內涵之轉變

五、結論

第五章 洪耀勳的真理論(廖欽彬)

一、前言

二、京都學派的真理論述:西田幾多郎與三木清

三、實存概念與真理

四、從康德、波爾查諾到拉斯克的真理論

五、絕對媒介的真理辯證法

六、結論

第六章 從「階級鬥爭」到「現世淨土」——論林秋梧批判早期臺灣佛教的方法與目的(嚴瑋泓)

一、前言

二、為何林秋梧要批判早期臺灣佛教?

三、社會主義思潮與大乘佛教思想的會通

四、林秋梧如何從「階級鬥爭」導出「現世淨土」?

五、結論

第七章 張深切的孔子哲學研究(林義正)

一、前言

二、生平與著作

三、思維特徵:辯證、比較與批判

四、孔子哲學研究

五、結論

第八章 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臺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吳叡人)

一、前言

二、一個中國民族主義者的形成

三、從中國民族主義到臺灣民族主義

四、結語

第九章 陳紹馨的哲學思想(張政遠)

一、引言

二、吉野作造及新明正道的思想

三、陳紹馨的思想

四、結語

第十章 郭明昆對西方人類學理論的接受與利用(橋本秀美、葉純芳)

一、郭明昆的生平與學習研究背景

二、郭明昆學術介紹

三、對西方人類學理論的吸收與討論

四、與馮漢驥研究的比較

五、郭明昆的獨特性與悲慘的結局

第十一章 追求純粹形式的沉思者——黃金穗的日常性現象學與臺灣本土文化運動(高君和、張峰賓)

一、前言

二、生平、著作及其思想特徵

三、日治時期哲學著作:〈關於日常性——現象學的試論〉分析

四、存在交涉下的臺灣本土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