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導言 新地球的文學擬造:邁向地理美學

第一章 流變蝴蝶:吳明益的行為倫理學

 德勒茲與瓜達希的行為本體論

 感覺團塊與蝴蝶書寫美學

 行書的行為倫理學

 文學與自然

第二章 水之疊韻:吳明益的單身步行者

 序曲

 藝術與自然的框架

 文字的美學組成平面

 多音交響的旋律自然

 單身步行者的美學角色

 步行的思考與烏托邦

 新地球的想像與擬造

 終曲

第三章 動物政治:劉克襄的鳥人學程

 動物的當代問題

 劉克襄的文學學程

 鳥人的生命與傳奇

 流變動物的政治

第四章 平滑空間:廖鴻基的海洋與鯨豚書寫

 前言

 海洋與平滑空間

 海洋的生命路線與流變

 語言的強度與文學風格

 來自深海的記憶

第五章 游牧的身體:夏曼‧藍波安的虛擬生態學

 前言

 主體化要素:聲響、符號、身體與時間

 「原住民」或缺席尚未存在的人民

 機器生態學或程序化組配

 虛擬生態學

 結語:新野蠻主義

目录

致謝辭
導言 新地球的文學擬造:邁向地理美學
第一章 流變蝴蝶:吳明益的行為倫理學
德勒茲與瓜達希的行為本體論
感覺團塊與蝴蝶書寫美學
行書的行為倫理學
文學與自然
第二章 水之疊韻:吳明益的單身步行者
序曲
藝術與自然的框架
文字的美學組成平面
多音交響的旋律自然
單身步行者的美學角色
步行的思考與烏托邦
新地球的想像與擬造
終曲
第三章 動物政治:劉克襄的鳥人學程
動物的當代問題
劉克襄的文學學程
鳥人的生命與傳奇
流變動物的政治
第四章 平滑空間:廖鴻基的海洋與鯨豚書寫
前言
海洋與平滑空間
海洋的生命路線與流變
語言的強度與文學風格
來自深海的記憶
第五章 游牧的身體:夏曼‧藍波安的虛擬生態學
前言
主體化要素:聲響、符號、身體與時間
「原住民」或缺席尚未存在的人民
機器生態學或程序化組配
虛擬生態學
結語:新野蠻主義
引用書目

作者简介

李育霖(Yu-lin Lee)

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現任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文學、比較文學、東亞電影、翻譯研究與德勒茲研究等,著有Writing Taiwan: A Study of Taiwan’s Nativist Literature(2008)、《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2009),譯有《德勒茲論文學》(Deleuze on Literature)(2006),編有《賽伯格與後人類主義》(合編,2013)、Deleuze and Asia(合編,2014)等書,亦於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中、英文論文。目前專注於臺灣自然書寫與後殖民等相關議題研究,並從事德勒茲相關著作翻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