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帝國讀者對殖民地作家書寫的閱讀想像:以同人雜誌《文藝首都》為例/王惠珍

言與不言之間:真杉靜枝的「國策文學」書寫與臺灣/吳佩珍

西方繆思與東方繆思:《文藝臺灣》的美學走向與東亞色調/邱雅芳

論「虞廷賡歌」的文化傳統及其在臺灣古典詩學中的意義/侯雅文

法西斯美學的小說形象化:以吳漫沙《大地之春》為例/崔末順

由「同文」的邊界移動來看臺灣文學的特性:日治時期的新文學・鄉土文學・皇民文學・興亞文學/陳培豐

戰爭動員、日常生活與臺灣女性:以《阮木筆日記》為中心/曾士榮

作為大東亞共榮圈指導者的在臺內地人作家:以濱田隼雄〈蝙翅〉為中心/橫路啓子

「大東亞」中的知識與文學:黃得時個案/張文薰

韓國《國文學史》記述中顯示的「親日文學(雙重語言文學)」的地位和變化/鄭炳浩

偵探小說和殖民地的身分:以金來成的日語小說爲中心/洪潤杓

俞鎮午作品〈夏〉和〈福男伊〉小考:以奴婢主人翁的意義爲中心/高永爛

傳播到〈內地〉的金鍾漢的詩/金泰暻

崔貞熙文學中表現的女性屬性和戰爭動員理論/金孝順

「東亞醫學」系列問題:「提攜、合作」的醫學/金津日出美

殖民地末期日本帝國主義的航空政策和兒童戰爭動員/宋惠敬

作爲朝鮮抵抗文學的兒童文學:以馬海松為中心/李賢珍

通過野談雜誌對歷史小說家金東仁的再照明: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期檀君的小說化/李敏姬

石川達三的〈鳳青華〉論:以女主角表象為中心的內鮮戀愛風貌/李承信

目录

帝國讀者對殖民地作家書寫的閱讀想像:以同人雜誌《文藝首都》為例/王惠珍
言與不言之間:真杉靜枝的「國策文學」書寫與台灣/吳佩珍
西方繆思與東方繆思:《文藝臺灣》的美學走向與東亞色調/邱雅芳
論「虞廷賡歌」的文化傳統及其在台灣古典詩學中的意義/侯雅文
法西斯美學的小說形象化:以吳漫沙《大地之春》為例/崔末順
由「同文」的邊界移動來看台灣文學的特性:日治時期的新文學・鄉土文學・皇民文學・興亞文學/陳培豐
戰爭動員、日常生活與台灣女性:以《阮木筆日記》為中心/曾士榮
作為大東亞共榮圈指導者的在台內地人作家:以濱田隼雄〈蝙翅〉為中心/橫路啓子
「大東亞」中的知識與文學:黃得時個案/張文薰
韓國《國文學史》記述中顯示的「親日文學(雙重語言文學)」的地位和變化/鄭炳浩
偵探小說和殖民地的身分:以金來成的日語小說爲中心/洪潤杓
俞鎮午作品〈夏〉和〈福男伊〉小考:以奴婢主人翁的意義爲中心/高永爛
傳播到〈內地〉的金鍾漢的詩/金泰暻
崔貞熙文學中表現的女性屬性和戰爭動員理論/金孝順
「東亞醫學」系列問題:「提攜、合作」的醫學/金津日出美
殖民地末期日本帝國主義的航空政策和兒童戰爭動員/宋惠敬
作爲朝鮮抵抗文學的兒童文學:以馬海松為中心/李賢珍
通過野談雜誌對歷史小說家金東仁的再照明: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期檀君的小說化/李敏姬
石川達三的〈鳳青華〉論:以女主角表象為中心的內鮮戀愛風貌/李承信

作者简介

編者

陳芳明、吳佩珍

作者

王惠珍/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吳佩珍/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邱雅芳/國立聯合大學台灣語文與傳播學系

侯雅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崔末順/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曾士榮/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橫路啟子/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張文薰/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鄭炳浩/高麗大學

洪潤杓/淑明女子大學

高永爛/高麗大學

金泰暻/嘉泉大學

金孝順/高麗大學

金津日出美/高麗大學

宋惠敬/高麗大學

李賢珍/亞洲大學

李敏姬/高麗大學

李承信/梨花女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