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当代小说一度是思想解放的先锋,现在是人文传统的守望者。”

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

时代变了,中国的文学变了吗?

那么多新作,哪些更值得读?哪部可以成为经典?网文冲击下,纯文学会受到影响吗?近20年来的中国小说,佳作不断,但“有高原无高峰”?离开“五四”启蒙和80年代先锋实验,小说是不是总有点没劲?……21世纪至今出版的中文小说,一直面临着发表时间短、艺术价值难断的现实。事实上,这些小说因为靠近我们所处的时代,更能反映现实一角,成为时代镜像——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中折射出的“中国故事”。

许子东以敏锐的学术眼光、鲜活的批评视角,精选25位当代知名作家重要作品,将目光投向尚未被定论的“进行时”文学现场——《生死疲劳》的魔幻乡土、《三体》的宇宙寓言、《文城》的宿命叙事、《繁花》的市井史诗……从阿来到金宇澄的地域写作,从莫言到阎连科的获奖风波,从余华到刘慈欣的全民畅销,通过文本细读,考察小说如何研究历史,尤其是近20年中国的现实和历史。这不仅是一部生动的小说评论,更是一份写给未来的文学备忘录——记录我们如何用小说理解中国。

目录

【编者的话】

【自序】小说如何研究历史

【第一部2000—2009】

01铁凝《大浴女》:“性”与“革命”的关系

02姜戎《狼图腾》:知青角度的“战狼文化”

03阿来《尘埃落定》:藏族土司制度与汉人读者的“梦”

04毕飞宇《平原》:乡村世界中的性与权力

05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男人“性史”四阶段

06莫言《生死疲劳》:五十年中国农村发展史

07麦家《风声》: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

08苏童《妻妾成群》《河岸》:大红灯笼高高挂

09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说话”的重要性

【第二部2010—2021】

10韩松《地铁》:科幻小说与魔幻小说

11刘慈欣《三体Ⅲ》:爱的专制主义?

12王安忆《天香》:致敬红楼的“明代女权”故事

13李锐《张马丁的第八天》:历史上的一场床戏

14金宇澄《繁花》:当代世情小说代表作

15贾平凹《古炉》:乡村生态,革命与械斗

16韩少功《日夜书》:对苦难的嬉笑与炫耀

17阎连科《日熄》:另类丧葬经济链

18格非《望春风》:后发制人的学院派小说

19周梅森《人民的名义》:百年官场文学的规则与突破

20李洱《应物兄》:“犬”“儒”的当代知识分子

21余华《文城》:想象农村的“乌托邦”

【集外集】

22路内《慈悲》:下岗之前的中国工人阶级

23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双雪涛的东北故事

24王占黑《空响炮》:上海工人下岗以后

25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沈从文风格如何在新世纪生存?

作者简介

许子东,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2008—2014)。著有《郁达夫新论》《细读张爱玲》《重读鲁迅》《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许子东现代文学课》《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等。《锵锵三人行》《圆桌派》等人文谈话节目常驻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