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書從歷史發展的觀點探討現代湘語與六朝時期南北兩大方言──河北方言與江東方言──之間的關係。本書以十四種現代湘語為素材,利用《切韻》所呈現的中古音框架,選取三項聲母條件和五項韻母條件進行縱向的比較研究。本書也考察實詞及功能詞(否定詞與人稱代詞)的表現,以利更全面地揭露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的關係。本書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結構分析、比較方法、文獻參照、詞源探究和層次分析。本書結論認為,就系譜關係而言,現代湘語的前身原始湘語,其來源是六朝時期北方的鄴下方言。另一方面,由於原始湘語位居長江以南並與江東方言毗鄰,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個權威方言的橫向影響,具體展現為具備江東方言局部的音韻特徵以及使用江東方言詞彙。

目录

學問中的高度、深度和厚度 / 楊秀芳

謝啟

【導論】

【分論】

第1章  從聲母論現代湘語與六朝南北方言的關係──以「從邪」與「匣于」為例的考察

第2章  現代湘語精、知、章、莊系聲母的存古與創新──兼評吳湘一體說

第3章  現代湘語中的咍泰之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

第4章  現代湘語中的覃談有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

第5章  現代湘語止攝開口韻的存古與創新

第6章  現代湘語中的仙先之別及其早期形式的擬測

第7章  現代湘語中魚虞之別的若干痕跡及相關問題

第8章  現代湘語否定詞的來源及其層次問題

第9章  現代湘語中的六朝江東方言詞──「渹」、「鼎」和「儂」

【結論】

引用文獻

後記

作者简介

吳瑞文(Rui-wen WU)

  作者於2005年獲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2018年起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2022年起任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合聘教授,講授聲韻學、漢語語法、漢語方言學、閩客比較專題研究及漢語本字研究等課程。作者的研究興趣是歷史語言學,尤其是漢語音韻及語法的歷時發展。作者研究的語言對象是閩語,近來逐步擴大至客家語、湘語及官話。作者現任臺灣語文學會理事、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董事兼副會長及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常務理事兼理事長,並獲聘為國內外多種語言學學術期刊之副編、執行編輯及編輯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