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 清代司法實務中的錯誤——以《刑案匯覽.毆期親尊長》為中心

  • ISBN9786267511206
  • 丛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
  • 作者
  • 出版机构
  • 出版地中国台湾
  • 出版时间 2024年
  • 语言繁体中文
  • 资源类型纸本 Print copy
  • 全文 查找全文 Search for full text

内容简介

清代律例延續唐、明兩代的概念,比禮制所稱的期親範圍更廣。《大清律例》的「毆期親尊長門」計有13條例文,其定罪量刑的原則是,不同身分和不同情狀,應以示區別。當毆期親尊長案件裡的律例和司法實務衝突時,作為司法審判者的刑部,會嘗試綜合事實和律例,作出適當的審判,目的只有一個:追求情與罪的平衡,尤其是毆期親尊長這類涉及服制和尊卑議題的案件。

  靜態的法條和動態的司法審判是法律史研究的主要課題。本書以《刑案匯覽》為史料,針對「毆期親尊長門」記載的案件進行分類,以及刑部法律推理的探討。分類方面,強調錯誤類型的區分,並以說帖事實描述為標準,指出刑部或律例館官員認為下級審斷案錯誤之處。法律推理部分,注重各別律和例實際的適用結果,特別是遇到疑難雜案的案情時,刑部如何論處。

目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研究叢書」出版緣起/陳惠芬

推薦序 用繡花針勾串歷史的幽微處/陳登武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清代審判制度概論及裁判實態舉隅

 第三節 研究回顧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毆期親尊長的律例規定

 第一節 毆期親尊長律例的沿革

 第二節 修法爭議:「聽從尊長毆死次尊仍尊本律」的探討

 第三節 小結

第三章 刑部「毆期親尊長門」案件的類型

 第一節 誤傷誤斃期親尊長

 第二節 聽從親屬或他人為之的犯罪

 第三節 救護情切和有心無心相關案件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刑部對司法審理的法律推理

 第一節 律例和成案間的適用

 第二節 罪名的減輕加重

第五章 結論

徵引書目

作者简介

王學倫

  輔仁大學歷史學暨法律學系學士、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現任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專任助理。參加「中國法制史學會」及「唐律讀書會」。對清代法律史課題有高度的興趣,同時關注中國各朝法律制度如何在國家及社會之間被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