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大阪中文书店:知非书店,添加微信【liuchiehryu】更优惠。大阪发货,发货后日本全国1-3日送达。大躍進饑荒期間,是怎樣的社會機制、資源和文化,造成了同一個村莊裏農民的生死分野?二十餘年來,作者走訪安徽和江西四十多個村莊,收集逾百份農民和基層幹部的口述資料,結合檔案、地方志、族譜等文獻,試圖從一手集體經驗找到農民在饑荒中得以倖存的原因。 透過分析各村莊的自然環境、宗族文化及經濟結構等,本書揭示了塑造農村基層權力關係、決定糧食分配,以及動員農民自保或集體抵抗的關鍵機制。書中講述的農民吃青、搶糧、瞞產等求生經驗,更補充了以往聚焦於死難的大饑荒論述,呈現共和國早期農村基層社會的複雜圖景。

目录

中文版序

致謝

引言

第一部 安徽農村中的生存與死亡

第1章 宗族、糧食與饑荒:老瞿村

第2章 環境、文化與饑荒:東于、嶺裏、黃家院村

第3章 富饒、政權與饑荒:三寶里村

第4章 複姓村莊、土地革命與饑荒:四門村和小邵村

第5章 農村基層幹部與饑荒:李勝堂、高興東、陸家業

第二部 安徽農村中的集體反抗與生存

第6章 隱匿糧食:東山下、律川、勝昔村

第7章 聚眾搶糧:上汪村的「桐城鬧糧」和農村的暴力「搶青」

第8章 反革命集團叛亂:西溪村莊的「中國人民救命軍」

第三部 安徽與江西的比較

第9章 江西農村的大饑荒:田塅和方坑塅村

第10章 江西與安徽在大饑荒期間的經歷對比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