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长江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古老。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已经表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长江和黄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信息的集约点,分别充当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政治、军事重镇或经济、文化中心,或两者兼而有之,在中华文明史上,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长江沿江城市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具举足轻重地位。这些城市主要指:宜宾、重庆、万县、宜昌、沙市、岳阳、武汉、九江、安庆、芜湖、南京、镇江、上海。这些城市至今仍是影响巨大,地位重要,有的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龙头地位,有的处于亟待开发的中西部地区。书中详细论述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社会、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及共性。全书资料丰富,论析有据,有助于认识中国近代化的特点,认识这些城市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目录

序言/張仲禮

總論

六、沿江城市研究成果梳理

第一章 沿江城市的開放與對外經濟關係

一、19世紀長江沿江城市的開放和對外貿易

二、20世紀前期長江沿江城市的外貿及其互動

……

六、

第二章 沿江城市商業和埠際貿易的發展

第三章 沿江城市之間的金融聯繫

第四章 工業發展推動下的沿江城市

第五章 沿江城市交通結構近代化

第六章 城市化影響下周邊農村經濟結構的變遷

第七章 沿江城市的人口發展

一、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口變動

二、民國時期長江沿江城市的人口發展

三、近代沿江城市的人口結構和發展特點

第八章 沿江城市民風習俗

第九章 沿江城市居民素質及其特點

第十章 從會館、公所到同鄉會、同業公會

第十一章 沿江城市幫會變遷

第十二章 沿江城市市政工程建設與公用事業發展

第十三章 沿江城市與西學傳播

一、西學傳播階段

二、租界展示西方文明

三、西書翻譯

四、報刊與西學傳播

五、長江:文化走廊

第十四章 科學技術的發展傳播與社會變遷

第十五章 從沿海到沿江:長江沿江城市基督教的發展

一、上海是中國基督教的中心

二、“間接傳教”在上海和長江流域

後記

作者简介

张仲礼(1920年4月10日—2015年9月19日),江苏无锡人。194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47年初进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经济系当研究生,1953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华盛顿大学经济系、远东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副教授等职,主研中国绅士问题和太平天国史。因学术研究成果突出,1952年获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奖金。1958年底回国后,历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 常务副院长、院长。兼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上海生态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等职。第六至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2年获美国卢斯基金会中国学者奖。主要著作有《英美烟草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沙逊集团在旧中国》、《第三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兼论上海第三立业发展战略》等。在美国时期用英文著译有《中国绅士》、《中国绅士的收入》、《太平天国历史与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