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目录

中文版自序致谢1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人类学话语中的礼物中国社会中的礼物馈赠与人际关系本项研究的框架2 下岬村: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下岬村的源起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身份群体及其近来的变化亲属结构3 礼物世界:初步的分类分类范畴和礼单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非仪式性情境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下岬村的工具性4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村民们的随礼开支义务性礼物馈赠与关系的培养礼物馈赠与行动中的关系网络5 乡村社会中的关系结构本土的关系概念与地方的小世界关系网络的型构实践性亲属关系与私人网络:深层的含义6 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馈赠规则和互惠的变化人情和礼物交换的道德性人情的情感方面和礼物交换的意义关于人情的一个尝试性概括7 礼物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礼物交换的不均衡社会等级中的单向馈赠非均衡互惠和社会等级的再生产收礼荣誉与竞争8 婚姻交换与社会转型彩礼和嫁妆:人类学概念和地方性术语新郎家的婚姻投入:旧形式和新形式新娘家的婚姻投入:从间接嫁妆到直接嫁妆新娘和新郎:婚姻交换中新的能动者婚姻交换的性质:偿付、资助和家产继承9 结论:社会主义、关系、人情与礼物礼物和中国的礼物重审关系和人情:基本形式和扩展形式礼物经济和社会主义:复兴还是转型?附录 中国的孝敬与印度的檀施—非对称性礼物馈赠文化的人类学分析参考文献图表目录地图1. 下岬村街区图□. 双城县的村庄表1.1990年下岬村的随礼花费□. 王家经济往来记录,1984—1990年(元)3. 刘家随礼记录,1991年1—6月4. 许家婚礼礼单,1988年5. 下岬村私人网络的构成6. 夏家和非夏家之间私人网络的比较7. 私人网络比较8. 新郎家的婚事开销(元)9. 两份彩礼单的比较10. 新娘家的婚事支出(对比新郎家的聘金)图1. 礼物馈赠关系与关系结构2. 礼物馈赠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3. 新郎家婚事支出的变化,1950—1993年

作者简介

阎云翔,1954年生,师从著名学者张光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著有《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变革》曾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

李放春(译者),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副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

刘瑜(译者),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学士、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