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疆佛教藝術》原名《DieBuddhistischespaetantikeinmittelasien》,直譯為《中亞佛教中的晚期古希臘羅馬藝術》,該書記錄了1902年至1914年四支德國探險隊在新疆地區進行考古發掘和考察工作的成果,以及關於這些成果科學研究的概貌。作者阿爾伯特·馮·勒柯克是著名的突厥學和佛教藝術學者,書中有關新疆佛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宗教藝術形成與發展的論述水準很高,仍然是中亞佛教藝術、佛教史以及佛教文化史研究方面不可缺少的奠基之作。
2004年年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新疆考古工作隊隊長巫新華博士和旅德華人、學者管平先生,將它編譯成了《新疆佛教藝術》(上下卷),成了德國柏林藝術博物館授權翻譯出版的第一種外文版。書中真實、詳細地記錄了新疆佛教盛行時期的壁畫、塑像等藝術,是新疆佛教藝術資料的匯集。本書所採用的圖片都是當年德國探險隊在新疆盜取的大量珍貴佛教藝術品中的精品(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古代藝術珍品都已經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之中),對了解和研究新疆古代宗教以及這些宗教經古代西域向西藏、中原和日本、朝鮮傳播發展,提供了第一手寶貴的資料。
本書大約70萬字,展現了新疆古代石窟和寺院的燦爛文化,全面闡述了古代新疆主要宗教的源流與發展、變化過程,佐證了古代東西方文化在新疆相互碰撞、交流、匯合、影響和發展的過程,對掌握和研究新疆古代佛教藝術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版本搶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