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擴張馬克思主義物質生產的概念,將之引申到文化主體的生產,並經由整合了心理分析層次的實踐理論著手,處理集體與個體間的辯證性關係。利用臺灣民間信仰田野中的豐富田野材料,作者有系統的分析了漢人社會與文化場域多層次間各種具有內在衝突與協商性格的社會行動(媽祖進香的個體與集體辯證學、廟宇競爭間的地方歷史書寫、國家與地方關於靈驗象徵的共同操作、神話與性別主體的塑造等);而由神話分析著手,結合心理分析取徑,作者也有系統的考察了漢人家庭生活中性別主體的複雜型塑過程,和漢人家庭內部各種二元互動關係間(父子、父女、母子等)的情感特質。本書中作者給予馬克思主義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異化、意識型態、生產等)新的用法,並以新的概念銜接方式(使用了超越性、慾望主體、錯誤認知、文化語辭、情感結構、謝神證言等相關概念)來討論漢人社會中的儀式與神話歷程。全書基本宗旨在於對漢人社會同時產生的統合性與分離性背後的社會文化機制進行整體性的討論與理解,並對既有漢人民間信仰研究提出全面的整理與批判。全書積極與當代各種學術潮流,如後現代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等進行對話,並試圖重建人類學研究的當代意義與價值,是能同時站在人文思潮最前沿、臺灣民間信仰當代熱潮、與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發展等交會點之間,而能提出具有歷史文化深度之反省與分析的當代有關漢人研究的重要學術作品。
作者简介
P. Steven Sangren ( 桑高仁 ) 美國康乃爾大學人類學系與亞洲研究學系教授。
Sangren 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曾在美國海軍任職三年,1980 年取得史丹福大學人類學博士。Sangren 以漢人社會與文化為考察對象,尤其以性別、宗教、 與神話論述為主要研究焦點。出版專 書 有 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 (1987); Myth, Gender, and Subjectivity (1997) 和 Chinese Sociologics (2000) 等。
Sangren現階段正從事於專書 Filial Obsessions ( 孝順的情感偏執 ) 的研究寫作計畫,試圖整合馬克思主義與心理分析,而對漢人父系系統與性別意識型態進行完整的分析與批判,新著中將以「慾望生產的特殊模式」和「制度性幻想症」的綜合體來看待漢人父系社會。Sangren 對於漢人民間信仰研究的各領域──如儀式空間、進香理論、靈驗象徵、實踐理論、地方性的歷史、人觀、個人與集體的辯證學、國家與地方、文化主體型塑等──都曾提出過具有獨創性的見解,他的結合結構主義、心理分析與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取徑,也擴大了漢人社會研究的視野與影響力。
Sangren 近期的論文發表有“Fate, Agency and the Economy of Desire in Chinese Ritual and Society” ( Social Analysis);“Rescuing Kinship maginaries from the Symbolic” ( 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 。Sangren 其他的研究專長還包括運動人類學,種族與音樂分析等。
譯者介紹:
丁仁傑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社會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出版有專著《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等。譯有 David K. Jordan 的《神.鬼.祖先》。研究領域以宗教社會學為主,包括傳統與當代慈善活動、新興宗教、宗教組織與宗教運動、漢人民間信仰、農村社會變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