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為一部中、英雙語的論文集,本書主要特色是聚焦於近代中西交流史語境下的香港和上海,追溯兩地西書翻譯與出版的發展進程,進而勾勒出一幅炫彩多姿的雙城記圖景。這段歷史不能簡單理解為西方人將「先進」的知識傳入中國,促成了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更重要的是近距離審視何種西方知識被選擇性地介紹到中國,作為中間人的譯者和出版者如何解讀及推介新知,如何處理新舊知識乃至中西文化之間的異同,以及晚清至民國時期大量湧現的西學譯作如何觸及中國社會各個階層,並產生持續的影響。這些問題提醒我們,要特別留意一個動態的雙向交流的過程,其中涉及到一系列錯綜交織的因素,如翻譯原則及方法、譯文語體與目標讀者、新概念和術語的生成、傳統知識的沿用和改造、譯作版本及內容的變化、書籍的商業經營和傳播網絡等。只有通過更細緻深入的分析,抽絲剝繭,方能看清近代中國人文化觀念與社會生活變遷的軌跡,並從中獲得啟發。
本書特色
本書聚焦於近代中西交流史語境下的香港和上海,追溯兩地西書翻譯與出版的發展進程,進而勾勒出一幅炫彩多姿的雙城記圖景。
本書作者主要來自史學領域,從譯者、譯作及版本、出版社、書籍流通網絡等方面探討處於歷史巨變時期香港與上海的西書翻譯與出版,藉此重現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真實場景。
目录
前言
論文摘要
作者簡介
一、譯者與譯作
格譯致學:伍光建著譯新論.………………………….……..鄒振環
「林君之口,蔡君之手」:清末譯史上的華人筆述者蔡爾康.…..楊華波
二、傳教士與西學傳譯
Opening Up the Well of Reason: Li Wenyu’s Religious and Academic Writings for the Jesuit Imprimerie de T’ou-sè-wè….…………….Joachim Kurtz
譯傳正道:巴黎外方傳教會在近代香港的聖經漢譯與出版.……..宋剛
李提摩太等漢譯蒲柏《天倫詩》中的自然神學和理學.…….....姚達兌
三、科技翻譯與傳播
《𠸄咭唎國新出種痘奇書》的版本、藏本與收藏者..……….....高晞
十九世紀晚期西洋氣象儀器書籍在東亞的譯硏--以傅蘭雅、江衡合譯《測候器》(或作《測候諸器說》)及保田久成譯《氣象觀測法》為例....…..馮錦榮
Zhu Kezhen and Paratextual Translations in Meteorological Text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Iwo Amelung
四、出版社及出版物
Mastering Rhetoric and Linguistic Frontiers: Jesuit Strategies in the Semi-Colonial Context of Modern Shanghai…………………………….Wei Mo
胡適與商務印書館的「世界叢書」……..……..........張仲民
Transnational Book Markets, the Export of Translated Books, and the Sinicization of Foreign Knowledge…………………...............Robert Culp
五、翻譯的跨域傳播
西學東漸的另一條渠道:近代日本的漢文譯著《西洋史記》的在華傳播..……..陳力衞
意大利建國英雄傳記的跨文化流動:從明治日本到晚清中國.………...崔文東
作者简介
宋剛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明清天主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近期從事的專題項目包括天主教的《聖經》漢譯、明清之際的聖母瑪利亞信仰、明清中西地圖學交流等。專著有Giulio Aleni, Kouduo richao, and Christian-Confucian Dialogism in Late Ming Fujian (Routledge, 2018),編著Reshaping the Boundaries: The Christian Intersection of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Modern Era (HKUP, 2016)、《傳播、書寫與想像:明清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中、英文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