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前言
前言
什么是断舍离
初次见面,欢迎进入断舍离的世界。我是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杂物管理咨询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呢?大家一定很纳闷吧,毕竟自称杂物管理咨询师的人,全世界也只有我一人而已。
所谓杂物,就是英文的“clutter”,指没用的破烂儿。
我的工作是建议、协助客户重新审视堆满了整个住所的物品,通过重新考虑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扔掉对如今的自己已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后,住所收拾干净了,客户也能顺便与自己内心中的垃圾说再见了。没错,帮助人们清理住所及内心的没用的破烂儿,为在这些破烂儿中苦苦挣扎、烦恼不已的人们做咨询,这就是我的工作。
接着要说说这本书的名字——断舍离。我想,这恐怕是一个对大家来说还很陌生的词。断舍离,duan she li,请各位试着张开嘴,读出它的发音。这三个字很有冲击力,读起来铿锵有力。一言以蔽之,断舍离就是——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
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后会达到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采用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变得整洁,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能轻松舒畅了。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以断舍离为主题做了近八年的讲座,亲眼所见的令人生出现加速度变化的学员也已经不计其数了。他们所做的,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劲儿地扔掉没用的东西而已,然而断舍离的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它会带来行为的改变,有时候甚至会让人生出现重大转折。换工作、辞职、迁居、搬家、结婚、离婚、再婚……这简直就像是打开了盖子,把不知不觉间封存起来的内在力量释放出来了一样;也像是制造出一个契机,让每个人都能够回归原本的人生态度;还像是点燃了可以让人的生命炽热燃烧的导火线,也就是像扣动了扳机似的……这就是断舍离的有趣之处。
我与断舍离的相遇是在差不多20年前,契机是当时我在高野山的寺庙借宿,看到了修行僧非常爱惜地使用着生活必需品,以及每个角落都被仔仔细细打扫干净的整洁舒畅的日常空间。这与并非日常生活的宾馆里的舒适感不同,是非常清爽的。当时,杂志和电视上正在盛行收纳术,非得把堆到像要溢出来的东西仔细地分类、整理、收纳,否则就没办法收拾屋子——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想来,我们的生活是在不停地做加法。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到处都充斥着无穷无尽的物品。然而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是不是连“让自己混乱的东西”都背上身了呢?近距离观察高野山的生活,我发现了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
与之相联系的是我过去在瑜伽教室学到的“断行”“舍行”和“离行”。这是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哲学。这种哲学能不能用在聚焦于人与物的关系的行动上呢?通过这样思考,我想出的词语就是“断舍离”。结果,原本并不擅长整理的我,现在却以断舍离这种减法解决法开设讲座,为大家提供整理的指南。人生真是很不可思议。
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日常中平凡琐碎的家务事构成的。因此,想要在日常生活中维持清爽的环境、神圣的空间,不就是重复做这些家务吗?不需要闭上眼睛,也不需要静静打坐,只要坦然面对物品,也就是坦然面对自己。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那么,断舍离具体要有哪些过程呢?请允许我将通常在讲座上说的话浓缩地记在这里。虽然说是过程,可其实只要了解了思考模式,就会开始领悟,接下来就是启动程序了,大家就会迫不及待地非常想要进行断舍离。虽然“收拾”这个词会让人感到有责任感,有点沉重,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可很多人却觉得“如果是断舍离的话我就能做到”。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毕竟是将被掩埋的自己重新拯救出来的工作。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断舍离,通过断舍离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如果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变得只有必需的物品,并且能够顺利地流通到必要的场合,那又会怎样?可以说,那就能够促进生活的代谢和循环!
这种自言自语的废话还是暂且放到一边吧。我希望大家能够奇迹般地对断舍离上瘾,能够了解自己,重要的是,能够加速良性的变化!
来吧,我们一起,Let’s断舍离!
内容简介
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好可惜”;
不断地买新东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万一没有……”“总有一天会用到”;
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不肯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
……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作者山下英子通过渗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对稻盛和夫、宫崎骏、张德芬、杨澜、林夕、李冰冰、林依晨等影响至深的减法哲学。陈数、孙志勇(志邦家居)作序推荐,随书附赠真人实拍断舍离实践手册,扫码还能看精彩视频。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得到重要的东西。立足当下自我,践行新陈代谢式美学思维。健康、金钱、婚恋、家庭、时间、家居、事业、临终……总会遇见人生的各种美好!脱离心中执念,人生才能轻盈前行!
断舍离是通过立足当下和新陈代谢原则,梳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先从观念上认识现状,停止自我否定,构想居所具体布局,然后通过杂物整理了解当下自己的真实需求,进一步构筑令自我愉悦的生活状态。
作者简介
[日]山下英子(やましたひでこ)
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的创始人。
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自出版部《断舍离》以来,已出版发行的“断舍离”相关书籍全球累计销量超过400万册。正式授权简体中文版《断舍离》于2013年7月引进中国大陆,《断舍离(心灵篇)》《自在力》之后陆续被引进,6.5年时间,该简体中文版系列累计重印超过70次,销量突破200万册,无数人因“断舍离”而实现了精神上的进阶。
目录
章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
断舍离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为了保持好心情而收拾
与整理术、收纳术有什么不一样
筛选物品带来的自我察觉
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
从衣柜开始,来一场自我改革吧
从不穿的衣服着手,去除自己的执念
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动手实践,意识也能获得转变
和物品成为好朋友
磨砺内在的感应力
东西要用才有价值
断舍离专栏1蒙古人与断舍离的生活法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
捡便宜心理和折扣的陷阱
入口是“断”的闸门,出口是“舍”的闸门
香鱼变成鲶鱼了吗
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总之我就是不想待在家里——逃避现实型
那些回不去的幸福时光——执着过去型
没有了就会很不安——担忧未来型
对现在的界定因人而异
扔不掉就是不想扔
认清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的状态
代表停滞运和腐朽运的灰尘与杂物
破烂儿还可以分三类
当杂物占据了空间
时间轴要锁定在现在
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
找回对自己的信任
由减分法变成加分法
由忽视和否定而来的能量
让房间变乱的心理
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断舍离以“住育”为目标
增强改变居住环境的意识
让家成为棒的放松地
断舍离专栏2 南丁格尔口中的居住环境与健康
第三章 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自我轴心”的窍门——注意提问时的主语
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了解当下的含义
理清扫除的整体概念
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别人的东西都是垃圾吗
将周围人卷入断舍离的旋涡
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
“相”的世界与意识世界
勤做练习,做到知行合一
“可惜”的两种含义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给还是觉得“扔不掉”“没法送人”的你
断舍离专栏3 小松老铺房屋推广计划——死而复生的老屋
第四章 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
激发收拾动机的方法
只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激发动机
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场所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开始下手
垃圾分类这道坎儿
垃圾的三大类
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
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
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厨房里的三分法
为什么分成三类刚刚好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限制空间里的物品数量
伴随总量限制原则的替换原则
打造物品外观形态的两大原则
只需一个动作原则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每次主义”就挺好
断舍离专栏4 断舍离的级别
第五章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自动整理的机制
断舍离与自动化
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
存留下的物品是自观的途径
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
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从自力到外力的加速变化
关于“碍事”这个词
接受来自未知世界的支援
从“拥有”这种观念中解放出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