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作者虽然是西班牙人,但可以直接用汉语写作。罗文炤(1617-1691)是明清时期中国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天主教本土主教。全书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罗文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时间为线,展现了罗文炤的一生,并详细论述了他被任命为主教等重要事件。作者挖掘了当时来华各修会的档案,充分掌握了相关的中西文资料;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作者力图构建出罗文炤周围的种种关系网,梳理出他生命中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本书不仅更立体地呈现了罗文炤的一生,也揭示了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面貌。通过本书可以看到,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并不能简单地从他们关于中国的只言片语中寻得。因为他们对中国的评价,常常随自身的需要而改变。任何的言语,都需要结合当时的语境来理解。这也是本书作者试图做到的事。这对我们今天去了解其他文化对中国的认识,也是有帮助的。目录“复旦全球史书系·东西之间丛书”总序序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1.罗文炤受洗问题1617—16342.罗文炤从协助传教士到成为中国唯一的本地神父1634—16743.从被任命主教到受祝圣1674—16854.罗文炤担任南京宗座代牧1685—16915.罗文炤在礼仪之争中的角色第二节选题意义第三节学术史回顾1.多明我会视角中的罗文炤2.本土视角下的罗文炤3.其他相关研究第四节研究基础与研究条件1.罗文炤撰写的文献2.其他西文文献3.中文文献第一章从教徒、修士到神父:罗文炤身份的转变第一节明末清初的中西相遇:福建与马尼拉1.福安:罗文炤的故乡2.西班牙在亚洲的扩张:以教会为名3.受其他欧洲国家资助的修会第二节受洗并协助西班牙托钵修士1617—16401.罗文炤的出身与社会背景2.天主教传到福安,罗文炤领洗入教1627—16343.罗文炤目睹“礼仪之争”的爆发1635—16374.福建教案,罗文炤与方济各会士到北京16375.福建教案的结束与后果1637—1640第三节往还于马尼拉与福建之间1640—16651.罗文炤成为多明我会士和神父2.罗文炤在福建的传教工作1647—16643.小结与评价第二章罗文炤晋升主教及其原因和影响第一节康熙历狱期间唯一的中国神父1664—16711.罗文炤前往马尼拉报告,传教士委托罗文炤照管中国教徒2.历狱对罗文炤的影响:权辖范围扩大与身份转变第二节身处多明我会与耶稣会之间1671—16811.福州与罗源的天主教徒2.在宁德建立教堂3.福州多明我会圣若瑟教堂的建立:罗文炤与耶稣会士及福州教徒的人际网络4.罗文炤逐渐靠近耶稣会的倾向5.罗文炤迎接新来福建的托钵修会传教士1676—16806.福安教堂7.漳州教堂第三节被任命为主教和南京宗座代牧1.有关法国宗座代牧的计划2.罗文炤的主教任命在罗马完成3.罗文炤被任命为主教的消息传到亚洲4.罗文炤再次被任命为主教5.罗文炤接受主教职位第三章关键时期:罗文炤的祝圣问题与礼仪之争第一节从福建到马尼拉:争论的解决方案1681—16831.在马尼拉尝试解决礼仪之争2.南怀仁反对宗座代牧进入中国及公布宣誓指令3.传教与商贸的交错第二节方案失败:马尼拉期间的尴尬情况1683—16841.多明我会士与马尼拉政府之间的矛盾2.罗文炤的祝圣问题:多明我会与中国礼仪之争3.罗文炤的报告以及法国宗座代牧入华的消息4.奥斯定会士的参与第三节在广州受祝圣1684—16851.与陆方济在福建商量宣誓指令一事,陆方济的离世2.罗文炤在伊大任主教与颜珰神父之间,西班牙传教士与宣誓指令问题3.罗文炤到广州受祝圣4.罗文炤受祝圣后向罗马写的报告:中国教徒的声音5.罗文炤对葬礼的看法6.罗文炤重修利安当之墓第四章罗文炤担任南京宗座代牧1685—1691第一节南京宗座代牧的建立1685—16881.罗文炤就任宗座代牧并访问代牧区教堂2.罗文炤同耶稣会士及奥斯定会士的往来第二节南京宗座代牧的管理情况1.天主教圣事礼仪在中国的情况2.培养本地神父并授圣职3.宣誓指令与中国教会管辖范围4.南京宗座代牧的内务管理第三节法国耶稣会士在南京宗座代牧区1688—16911.法国耶稣会士的到来2.南京宗座代牧与法国耶稣会士关系的建立3.耶稣会的内部冲突与南京宗座代牧的相关立场第四节罗文炤去世1.罗文炤的去世、葬礼、墓志与碑文2.南京主教区的建立第五章罗文炤与中国礼仪之争第一节天主教、中国教徒与中国礼仪第二节在礼仪之争中的关键时刻第三节罗文炤与严谟的关系第四节罗文炤署名的《论中国祭祖祭孔礼仪》1.《论中国祭祖祭孔礼仪》的编写背景与不同抄本2.《论中国祭祖祭孔礼仪》的结构与内容第五节《论中国祭祖祭孔礼仪》的评价以及其在中国与欧洲的影响结论附录一罗文炤生平简表附录二罗文炤署名的书信等作品附录三传教士中西名录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