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清代中国的男性与女性》采用性别的视角对《红楼梦》的文本进行解读,挖掘隐藏的性别与政治话语。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言:理论基点

"红学"的性别话语

女性主义理论

第二章清代中国性别隔离的界划:展现家庭

用艺术装点小说

作为净化的绘画:用书法艺术去除男性影响

画大观园图

艺术作为污染的入口

结论

第三章性别必要性:贾宝玉的两性兼具特征

理论背景

宝玉的双性兼具特征

强化了的阳物中心主义

第四章年轻女性与纯洁规则

神圣的女性

神话与模拟领域的相互影响

已婚/未婚:污染的力量

女性的忠贞美德

第五章贾宝玉:前现代中国的童年、少年与成年

混乱的不确定性:宝玉童年与少年的命名与划分

定义关系:宝玉童年与少年的空间

内室:母系空间

卧室:肉欲空间

大观园:放纵空间

孝敬的世系空间

结论

第六章王熙凤:年轻女性与权力

受害者的缺席

阴阳混淆显示的混乱

阴征服阳所表现的混乱

作为衰落主题的儿媳

第七章驯化女斗士:与《镜花缘》比较

林四娘与《镜花缘》女斗士

孝、忠与亚玛宗式女侠

社会的道德镜鉴

性别化了的女斗士

引起混乱的潜在可能性

第八章贾府女性:无节制的"纵容母亲"

作为子女毁灭者的"慈母"

"严父"的衰落

不道德的儿子:不良母爱的产物

第九章贾府男性:负责或堕落

教育:一个道德指标

对法律与礼仪习俗的遵守

无视得体举止

第十章1949年以后的"红学"与男女平等

"红学"中男女平等话语的源头

性别与阶级的相互作用

社会制度比较

使不平等持续的话语

作者简介

李木兰Louise Edwards,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教授,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及澳大利亚社会科学学院院士及香港人文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