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艾氏为印证事实,订正该书未尽正确、周详之处,1980年8月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长谈十余次。 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等,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 书中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是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起来,他更逼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而非仅仅在学院中高谈。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 ——艾恺 「此次长谈时,先父已87岁高龄,可算时届垂暮之年了,可他不仅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而且话里话外不时流露出平和而乐观的心态,毫无老年人易见的感伤、消沉的影子。例如谈到中国文化的传承,儒家思想如今尚保存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多少时,他承认旧习俗多遭破坏,可他说“但不能说一扫而光啊!”“中国人还是中国人,他还有一种中国人的气味吧!”,因此他对中国文化在中国的“前途并不悲观”。至于说到世界的未来、说到人类的前途,他说:“我是比较乐观的。”那为什么如此乐观呢?这自然与他自有其坚信不移的理念有关,而这一理念又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自己所提出的。他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人对自身的问题。」 ——梁培宽

目录

出版说明 / 1

整理说明 / 1

艾恺教授序(艾恺作) / 1

一、我的思想的根本 / 1

001 儒家跟佛家 3

002 什么是佛 10

二、从中国文化的精神说起 / 15

001 为何我还乐观 17

002 人与人相处的问题 22

003 情理与物理 26

004 什么是戒、定、慧 31

005 我做记者的时候 37

006 陈独秀、李大钊和我 43

007 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 50

008 熊十力和唯识 56

三、中国的道路 / 59

001 美国人和台湾问题 61

002 毛主席这个人 66

四、我是怎样一个人 / 71

001 凡夫 73

002 素食 77

003 说说自己的身体 78

004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81

005 与毛的分歧 86

006 我不是一个学者 91

007 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99

五、我受到的影响 / 105

001 东西文化的调和 107

002 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112

003 我最佩服的中国人 118

004 得力于佛学 124

005 希望跟着王阳明走 129

006 生活中对我有影响的人 134

六、生活之学 / 139

001 自主自如的生活 141

002 看戏和看书 146

003 文革中的故事 151

七、发展总是好的 / 163

001 我的期望 165

002 人类怎样才能减少斗争 170

003 我是一个乐天派 174

004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180

八、我的社会交往(上) / 187

001 与晏阳初等人的交往 189

002 我的部分社会活动 196

003 对蒋介石的印象 201

004 蒋介石最大的贡献 207

005 韩复榘 213

006 与李宗仁的相识 217

九、我的社会交往(下) / 223

001 跟冯玉祥的接触 225

002 乡村自治的时候 232

003 张东荪和张君劢 241

004 关于辜鸿铭 247

十、从忙碌到清闲 / 255

001 前定与算命 257

002 亲戚 263

003 对我的公开批评 270

004 中国农村的变化 276

十一、与圣人相比 / 283

001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285

002 王阳明的彻悟 291

003 说说康有为 295

004 再谈孔学与佛学 299

005 中国还是以农村为根本的 304

十二、天下事 / 309

001 中西方的分别 311

002 世间出世间 316

003 对灵性的认识 323

004 没有永久不变的真理 329

005 人类的和平相处 335

十三、现代化的危机 / 341

001 教育的力量 343

002 回顾此生的感想 350

后 记(梁培宽作) / 359

作者简介

梁漱溟先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思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