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流刑作为“死刑减一等的刑罚”,唐令以降被定位为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同时,流刑也被称为“礼教刑罚”,由于原本的刑罚理念与现实的执行之间存在偏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本书基于2006年公开的《明抄本天圣令》条文,聚焦于流刑和劳役刑,揭示了唐宋时期刑罚制度的特质。全书分为七章,前篇三章以唐律流刑为主题,从其渊源、制度特征、理念与现实的乖离等不同方面展开了考察;后篇四章对宋代放逐刑和劳役刑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探讨。另有附篇三篇对相关主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可与正文相互补充。
目录
中文版序
凡例
序论 问题所在与本书的构成
前编 唐代流刑考
章 流刑的渊源与理念
前言
节 秦及汉初的迁刑
第二节 汉及魏晋南朝的“徙迁刑”
一 汉代的“徙迁刑”
二 魏晋南朝时期的演变
第三节 流刑的确立
一 北魏、北齐的流刑
二 北周、隋的流刑
小结 流刑的理念
第二章 唐律中的流刑制度
前言
节 律令规定中流刑的处罚内容
第二节 流刑案件的裁判程序
一 一般程序
二 依据“发日敕”的流刑判决
第三节 流刑的执行
一 配流地的确定与向州郡下达的通知
二 流人的遣送
第四节 与隋制的比较
第五节 流配距离与起点的算法
一 上古的驱逐刑与唐律中的流刑
二 流刑与移乡——似是而非的两者
三 量移与流刑
第六节 配所的流人管理
小结
第三章 流刑的理念与现实
前言
节 律的理念与现实之间的乖离
第二节 律外的流刑——配流刑
第三节 恩赦与流人的放还
一 对沈家本观点的探讨
二 恩赦与流人的放还
三 流人放还文书
第四节 流人放还规定——流刑的有期徒刑化
一 律令规定中流人放还的可能性
二 流人放还规定
小结
后编 宋代编配考
第四章 北宋的“配隶”
前言
节 《宋史·刑法志》所见配隶的记载
——与《文献通考·刑考》的比较
第二节 配役、配流、配军
——《宋史·刑法志》所见北宋的“配隶”
一 配役
二 配流与配军
三 与配军相关的诸问题
小结
第五章 宋代的流刑与配役
前言 问题所在
节 对滋贺秀三观点的探讨
第二节 与配役相关的令文规定
第三节 流刑的折杖法与适用事例
一 判决原案所见事例
二 配役的执行事例
第四节 显示配役人实际存在的事例
一 恩赦所见徒役人与配役人
二 因恩赦放免配役人的事例
第五节 配役的实态与转变
一 作坊
二 厢军
三 八作司
小结
第六章 宋代的配流刑与配军刑
前言
节 唐代的残余——不刺面配流刑
第二节 罪人的赴阙与刺面配流刑
一 峻法的缓和与死刑案件的奏裁
二 押送京师的犯人
三 刺面配流刑
四 押送沙门岛的刺面配流刑
第三节 配军刑
一 厢军的建立——尤其是与牢城部队相关的问题
二 从居作到配军——窃盗法的改正
三 流刑要素的导入——强盗法的改正
第四节 刺配刑的序列化
一 多样化的刺配刑
二 就配法(配军画一法)
三 刺配刑的序列化
小结
第七章 宋代的编管制度
前言
节 何谓编管
一 “编管”的语意——基于与“收管”的比较
二 编管的适用对象
三 编管是“流谪”吗?
四 居作的有无
五 刑期的问题
第二节 配流与编管
一 送往远地的编管
二 配流与编管
小结
结论 唐宋的流刑与徒刑
附篇
附篇一 唐代贬官考
前言
节 刺史
一 基于统计的概观
二 唐前期刺史的地位
三 唐后期贬官为刺史的情况
第二节 上佐——别驾、长史、司马
第三节 司户参军与县尉
一 司户参军
二 县尉
小结
附篇二 《天圣·狱官令》与宋初的司法制度
前言《天圣令》的编纂及其在宋令中的地位
节 《天圣·狱官令》所见宋令诸相——记录了什么时代的制度
一 反映单一制度变更的条文
二 反映多项制度变更的条文
三 与唐令法意完全相同的条文
第二节《天圣·狱官令》的确立
一 《天圣令》的编纂方针
二 与折杖法的关系
结语
附篇三 唐律流刑的本质——以流刑与恩赦的关系为中心
前言
节 问题所在——对先行学说的探讨
一 对滋贺秀三说的探讨
二 对冨谷至说的探讨
第二节 “从户口例”的含义——对用例的探讨
一 “从户口例”的用例
二 唐律中用例的探讨
三 律疏中“户口”的用例和含义
四 “于配处从户口例”的解释
第三节 流人的课役负担和附籍
一 流人的课役负担
二 计帐和户籍的制作
三 流人的课役负担
四 流人何时在配所附籍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译后记
编后记
译后记
作者简介
辻正博,1961年生。京都大学文学博士,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间·环境学研究科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的关津与交通路线》(主编,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2022年)、《中华世界的重组与欧亚大陆东部一4~8世纪》(合著,《岩波讲座 世界历史》第6卷,岩波书店,2022年)、《概说中国史(上)一古代中世》(合著,昭和堂,2016年)等。
译者简介
张学锋,1962年生。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著(译)作有《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都城圈”与“都城圈社会”研究文集一一以六朝建康为中心》(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居延汉简研究》(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宫崎市定亚洲史论考》(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