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報人典型的選擇
2.雷蒙德‧威廉斯的「感知結構」理論
3.戰後的台灣社會:匯聚與分歧
4.苦悶的殖民地知識份子:吳濁流
5.徘徊在認同與放逐之間:李萬居
6.萬山不許一溪奔:雷震
7.國民政府政權的忠誠守護者:曾虛白
8.戰後初期「感知結構多重奏」的台灣報業舞台
9.「選擇性傳統」的運作
10.結語
附錄:曾虛白、雷震、李萬居、吳濁流之相關年代與事蹟對照表
1.報人典型的選擇
2.雷蒙德‧威廉斯的「感知結構」理論
3.戰後的台灣社會:匯聚與分歧
4.苦悶的殖民地知識份子:吳濁流
5.徘徊在認同與放逐之間:李萬居
6.萬山不許一溪奔:雷震
7.國民政府政權的忠誠守護者:曾虛白
8.戰後初期「感知結構多重奏」的台灣報業舞台
9.「選擇性傳統」的運作
10.結語
附錄:曾虛白、雷震、李萬居、吳濁流之相關年代與事蹟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