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序章 何謂中國語境中的「廚川白村現象」
第一章 廚川白村著作的普及與評價──以日本同時代人的評價為中心
第二章 民國文壇知識分子對廚川白村著作的反應
第三章 圍繞三位譯者接受《近代的戀愛觀》的差異
第四章 魯迅譯・豐子愷譯《苦悶的象徵》的誕生及其周邊情況
第五章 &翻譯作品中的廚川白村──以魯迅譯・豐子愷譯《苦悶的象徵》為中心
第六章 一個中學教師的《文學概論》──本間久雄《新文學概論》和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的普及
第七章 《近代的戀愛觀》中描寫的戀愛論對文藝界的波及與展開──以比昂松和施尼茨勒的翻譯狀況為例
第八章 臺灣新文學運動與廚川白村──來自北京的「大正生命主義」
第九章 廚川白村在戰後臺灣──持續性普及的背景、要因以及方法
終章 廚川白村著作的回歸與其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