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正文部分旨在以一种更具联系性与整体性的(而非追溯性的)视角,通过研究宋金元时期南北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庸》与道统观念的演变与发展,来考察11至13世纪乃至13世纪以后文化权力与政治文化之间的某种复杂关系。第一部分侧重于研究与朱熹观念不同的思想家的《中庸》与道统观念,第二部分则集中探讨元代郝经对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的观点,其中亦包括郝经的《中庸》与道统观念。两部分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突破了以往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上对特定谱系上人物的过度关注,阐明了朱熹逝世之后至13世纪,朱熹的思想遗产在南北方的存续与发展。附录收录两位作者共计八篇文章,俱为从不同角度烘托、补充、拓展正文主旨,与主体内容相得益彰。目录中文版序序言一序言二导言【第一部分】宋代的《中庸》与道统问题第一章历史和汉学背景对关键词“中”“庸”的解释《中庸》作者的身份:主张、怀疑和修正第二章宋代对《中庸》的认识:欧阳修、苏轼、朱熹、叶适及王柏北宋时期对《中庸》的怀疑朱熹和《中庸》叶适、朱熹和《中庸》王柏对《中庸》的阐释与对朱熹的评述第三章道统与《中庸》朱熹之前“道统”概念的早期用法朱熹、道统与《中庸》叶适论道统及朱熹王柏与道统【第二部分】宋金元文化思想的冲突与融合第四章郝经和宋金元时期的道学第五章宋、金、元时期的政治文化及王朝的正统问题第六章郝经对经典、《中庸》与道统的反思《中庸》与道统结语参考书目【附录】朱熹之前“道统”一词的用法(苏费翔)宋人道统论——以朱熹为中心(苏费翔)《近思录》,《四子》之阶梯——陈淳与黄榦争论读书次序(苏费翔)我与中国研究的不解之缘(田浩)朱熹与道学的发展转变(田浩)金朝思想与政制概说(田浩俞宗宪)金代的儒教——道学在北部中国的印迹(田浩)因“乱”而导致的心理创伤:汉族士人对蒙古军人入侵回应之研究(田浩)译者后记(肖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