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前言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在遭遇大规模恶搞之前,禅师和青年的相遇,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青年有困惑,禅师有智慧,只说故事太浅,只讲道理太深,于是禅师和青年就恰到好处地相遇了,在一场关于人生问题的大讨论中,完成了智慧的传承。

本书就是这样一个“禅师”和“青年”的故事。书中的“禅师”很了不得,他是精修多年阿德勒心理学的“哲人”,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充满了对人生的领悟和洞见。本书的“青年”其实也很了不得,虽然他内向、敏感、自卑,可是你要知道,他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 我从初中就知道阿德勒老师了。那时候我还是个懵懂少年,敏感自卑如本书的主人公,觉得人生一片灰暗。有一天在书店偶遇阿德勒的名著《超越自卑》,读后感觉中枪无数,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由此走上了学习心理学的道路。可以说,阿德勒和他的《超越自卑》就是我那段时间生命中的“禅师”。阿德勒的人生故事也很励志。他小时候个子小、驼背,学习成绩也不好,矮穷丑占了两样,长辈经常拿他跟高富帅哥哥相比,这让他自惭形秽。再加上他三岁时弟弟去世,自己两次被车撞,五岁时得肺炎差点死去,人生也是颇多坎坷。好在他终找到了独特的人生意义,并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的大家。可以说,他本人就是战胜自卑、逆袭成功的人生典范。

阿德勒出生于1870年,算古人了,但他的思想非常现代,孕育了很多现代心理咨询流派的思想种子:比如,认为“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才重要”的认知流派;关注人的潜能和价值的人本主义学派;以及把爱、胜任感和控制感作为人类基本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而阿德勒重要的思想主题,是对自我的解放。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来访者:心事重重,怨念颇深,觉得人生诸多不幸,万事诸多无奈,经常会幻想换种活法。可一说到改变,他们就会长叹一声:我又能怎么办呢?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实际上,这些束缚是心灵的。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个束缚来自过去。从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可本书中的阿德勒却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在阿德勒的学说里,所谓的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比如,和异性谈话会脸红,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焦虑。但阿德勒说,探讨这个症状没什么意义,探讨这个症状的功能——终于可以让你死宅到底了,却又很有意义。通过这样的理论,阿德勒把自我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的骄傲和自卑。而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很多人目标远大,觉得只有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人生才真的开始,现在的生活还不叫“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但现在却是我们唯yi真正经历和拥有的。正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所说的,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阿德勒的哲学同样强调当下的意义,认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阿德勒的心理学,就这样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可是越狱成功以后呢?以前我们裹足不前,可以怪父母怨社会,而阿德勒却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却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正如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终解药。
内容简介
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在一夜一夜过去后,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作者简介
  
目录
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一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译者序
引言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3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5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8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11
弗洛伊德说错了14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16
你想“变成别人”吗?18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20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22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26
第二夜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31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36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38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42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46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51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54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58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61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63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67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70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73
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77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80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84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87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89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92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96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99
人际关系“品牌”,握在你自己手里103
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109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112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115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117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120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124
有鼓励才有勇气128
有价值就有勇气131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134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137
第五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143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145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148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152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155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158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161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165
甘于平凡的勇气168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170
舞动人生172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175
对决“人生优选的谎言”177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179
后记187
作译者简介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