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前言
自 序
拙作中文译本出版, 有幸应译者之邀作序, 不胜欣忭。因感激之人济济, 现在借机报恩。
三十年来, 在华北游学演讲, 识荆前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大援教授、 清华大学程钢教授, 时而晤叙, 商酌西方汉学史。 三位硕儒为翻译计划策计人。 程先生亦以身作则, 翻译早期耶稣会士之评议部分。 翻译总负责人、 全书统稿及审校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李真教授对此四人及翻译小组铭感无尽! 翻译小组成员主要为张西平教授门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管永前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潘琳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韩凌副教授、 郑州师范学院郭磊副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胡文婷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赵冬旭、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王寅冰、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韩雨; 郑州师范学院张锦和濮阳技师学院邢冠钦两位老师亦参与部分翻译工作。 特别向诸位学友谨致谢意。
简略回顾英文版编撰原委。 当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攻 读 硕 士, 恩 师 薛 爱 华 先 生 ( Edward H. Schafer,1913—1991) 开设西方汉学史一项目, 并特别招生。 恩师深感本校汉学式微, 抗拒学位标准降低、课程简化, 怒发冲冠, 设立己管硕士、 博士班, 力图挽救学术恶化, 要求尤为严谨。学长哈珀 ( Donald Harper ) 、 柏夷 ( StephenR. Bokenkamp) 先进博士班, 我以硕士身份被录取, 三年后晋升博士班。当时和柏夷一同参加 “ 西方汉学史” 座谈会, 每周阅读、 评析名著, 多为早期法国汉学家杰作。书评终汇编一帙, 成本书三分之一之篇幅。 1987 年在杨百翰大学执教后, 悠悠忽忽、徐疾自如编写德国汉学家、英美汉学家二部。撰书大旨则在尚友。孟子于天下之善士曾写道: “颂其诗, 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拙作一贯以研析文献学治学法为叙事脉络, 附属学科亦包括在内, 诸如翻译加以注释、金石学、历史音韵学、版本学、校刊学、目录学均为大纲。其余系汉 学家小传、大作之评议。因多学科借鉴于传统中国经学治学方法, 而言西方汉学实出乎中国经学之大范畴亦可 我先沿着此一路线而后转方向研究中国经学史, 可谓自然一转折。
喜幸审译稿时陶醉回味: 启蒙受训、栽培提拔, 沐浴其春风, 洵铭佩恩师。 迄今尚用其惠赐书籍, 力循其严谨学风。因此, 与英文原版一样, 中文版亦献给恩师以颂其终生之勋。希诸位读者能借拙作寅念西方前贤, 读其书,论其世而知其人。
兹以诗代序:
国学汉学兄弟缘
韩大伟
中国经学宏业盛,
厘析渊源汉学生。
伏龙凤雏虽具才,
私淑弟子仿子城。
遥远师表咸瑰儒,
毗倚典范室深入。
熏陶久沐方出头,
异壤汉学终溜熟。
国学汉学才多奇,
前贤均见儒中西。
任重道远途艰巨,
见贤思齐终目的。
草于犹他州普罗沃市思齐斋
壬寅年杪冬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古典文献学治学法贯穿始终来撰写的西方汉学史。全书采用“汉学谱系”的脉络进行框架安排和内容叙述,穿插了法、德、英、美等国著名汉学家小传和作品评述。它围绕西方汉学的发展轨迹,以中西文献学的交织为线索进行学术史梳理,重点探讨了在传统汉学体系下,欧美几代汉学家不断传承并坚持的治学取径,即如何通过翻译、整理、分析汉文古籍,结合语言和历史的语境来完成文本的解读和重构。
作者简介
作者:
韩大伟(David Honey),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文学博士,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人文科学院教授。代表作包括《西方经学史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南园诗社:广东文人文化与社会记忆的传输》(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数年来潜心从事朴学,立志纂《中国经学史》,前三册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译者:
李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博士。目前担任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秘书长、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分会理事,北京市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及传教士汉学研究等。
目录
对 “欧美汉学通史” 的一种追求 (代序)
译者序
原序言与致谢
导 论
第一节 学者型传教士
第二节 博学的 “门外汉” 与第一代专业汉学家
第一章 法国汉学与三位巨擘
第一节 沙畹: 文献学之父
第二节 伯希和: “精神上的马可·波罗”
第三节 马伯乐: 研究古代中国的奇才
第二章 德国汉学:古典文献学和历史编撰学
第一节 创立者们: 古典学与人文教育
第二节 资深汉学家: 福兰阁
第三节 侨民
第三章 英语国家汉学家:从中国沿海汉学到中国研究
第一节 英国汉学三巨头: 马礼逊、 伟烈亚力、 翟理斯
第二节 理雅各: 美梦成真
第三节 阿瑟·韦利: 如诗人般的文献学家
第四节 美国汉学家
第五节 卜弼德: 文献学研究的人文精神与全球化汉学
第六节 薛爱华: 诗学考古与唐朝世界
结束语: 汉学中的传统与寻真
参考书目
人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