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创新研究(套装共3册)》共三卷,包括《中国哲学创新方法论研究》《比较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哲学创新视野中的应用哲学研究》,具体内容如下:《中国哲学创新方法论研究》:中国哲学学科自20世纪初依西方哲学范式建成以来,始终面临着方法论的困境,无论在概念创造、研究路径还是在学科体制上,都未能取得创新性突破,从而无法化解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多维张力。《中国哲学创新方法论研究》从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入手,借助当代中外哲学家对于哲学问题的有益思考,试图以“大哲学”概念为思想先导,以哲学教育为实践基础,打破中国哲学学科内外之间的多重壁垒,从融合实践与智慧、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为一体的视角,检查当代中国哲学之所以面临困境的方法论根源,扩展哲学创新的方法论视野,探索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实现哲学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从全球化与东西方哲学对话角度探究比较哲学的理论形态、研究方法、问题意识与创新思路,开启中西文化融合、中西马哲学会通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视域,并在宗教学与伦理学语境中比较中西哲学传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立足比较哲学的学术前沿,从破解比较哲学理论难题的实际需要出发,呈现了当前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凸显了比较哲学的创新价值,力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哲学的国际认同贡献绵薄之力。《哲学创新视野中的应用哲学研究》: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对应用哲学的关注,但基本限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下,主要问题意识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唯物认识论应用于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这奠定了今日主要应用哲学分支(例如经济哲学、教育哲学、管理哲学等)的基本学科结构,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突飞猛进的现实。我们将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构建大哲学的视角审视应用哲学的定位、学科属性,回答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未来前行的可能路径。

目录

导论 哲学与时代

第一章 关于哲学问题的问题

1.1 问题与哲学问题

1.2 哲学问题的生长力

1.3 哲学问题的性质

1.4 哲学问题的传承

1.5 哲学问题的循环与消失

第二章 何谓“中国哲学

2.1 以西律中:中国哲学是“哲学”吗

2.2 以西释中:中国哲学不是“哲学”吗

2.3 中西会通:中国哲学是何种“哲学”

第三章 中国哲学的学科历程及其结构困境

3.1 中国哲学的学科历程

3.2 中国哲学的学科建制

3.3 中国哲学学科的结构困境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内在张力

4.1 传统与现代之“续”

4.2 本土与外来之“序”

4.3 内容与形式之“叙”

第五章 中国哲学创新的方法论突围

5.1 方法论:非此即彼

5.2 “大哲学”:方法论的革新

5.3 “大哲学”与中国哲学创新

第六章 中国哲学的可能生长点

6.1 实践与智慧并重

6.2 传统与现代并融

6.3 中国性与世界性并立

第七章 哲学创新与哲学教育

7.1 哲学与哲学教育

7.2 哲学教育的时代反思

7.3 “大哲学”与哲学教育的创新

结语 中国哲学的返本与开新

参考文献

后记

《比较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

《哲学创新视野中的应用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

姚新中,1957年2月生,河南省驻马店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英国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PPE委员会主任、哲学院院长。2002年入选英国皇家亚洲学会(Fellow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2008年至2013年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创建中国研究院(King's China Institue)并任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比较哲学、儒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