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

目录

目 录

丛书总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范 例

前 言

第一章 作为概念隐喻的“无为”

第二章 以德为安:《论语》的无为

第三章 自然:《老子》的无为

第四章 方术:《内业》的无为及墨家对无为的拒绝

第五章 养端:《孟子》的无为

第六章 虚:《庄子》的无为

第七章 直枸木:《荀子》的无为

结 论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森舸澜(Edward Slingerland),国际著名东西方哲学宗教思想比较、认知科学等领域专家;现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教授、中国思想与涉身认知研究所所长、哲学与心理学会成员、宗教历史数据库主任;曾就读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精研中国古代思想,功底深厚;主要研究方向:战国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比较、认知科学与宗教演变、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隐喻理论)、伦理学(德性伦理学、道德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古典汉语等;曾发表一大批学术文章,出版多部专著,如《科学与人文科学》(What Science Offers the Humanities)等,还翻译出版了孔子的《论语》(Analect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