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導言

第一部 大時代中的醫者和文獻

1. 從國民革命到醫界革命:北伐前後中國醫界的「革命」訴求

2. 裘吉生的藏書、出版以及其在民國中醫史的位置

3. 必也正名乎──呂思勉《醫籍知津》與謝觀《中國醫學源流論》關係辨證

4. 民國時期《黃帝內經》的出版、閱讀與學術轉型

第二部 中醫存廢與醫界論戰的再思考

1.「廢醫存藥」:1930年代「廢中醫」爭執下的妥協與進步

2. 民國時期東南亞中醫界對廢醫案的回應與建構

3. 俞樾廢止中醫的形象是如何建構的

4. 從中醫臨床探討民國時期廢除中醫的論戰史──兼論合理評價中醫的淺見

第三部 中國醫學的藥品與技術

1. 俄藏黑水城西夏文寫本 Инв. No. 6476《 》熱病治療方法中女科藥方一則之再解讀

2. 熱者寒之?――從冰敷法之使用看近代中、西醫療觀念之歧異

3. 從「奔馬草」到「丹參滴丸」――丹參應用史考探

附論 臺灣手抄本醫書內容初探

目录

民國論叢|總序
推薦序|林昭庚
推薦序|陳麒方
推薦學者
導言
第一部 大時代中的醫者和文獻
1. 從國民革命到醫界革命:北伐前後中國醫界的「革命」訴求
2. 裘吉生的藏書、出版以及其在民國中醫史的位置
3. 必也正名乎──呂思勉《醫籍知津》與謝觀《中國醫學源流論》關係辨證
4. 民國時期《黃帝內經》的出版、閱讀與學術轉型
第二部 中醫存廢與醫界論戰的再思考
1.「廢醫存藥」:1930年代「廢中醫」爭執下的妥協與進步
2. 民國時期東南亞中醫界對廢醫案的回應與建構
3. 俞樾廢止中醫的形象是如何建構的
4. 從中醫臨床探討民國時期廢除中醫的論戰史──兼論合理評價中醫的淺見
第三部 中國醫學的藥品與技術
1. 俄藏黑水城西夏文寫本 Инв. No. 6476《 》熱病治療方法中女科藥方一則之再解讀
2. 熱者寒之?――從冰敷法之使用看近代中、西醫療觀念之歧異
3. 從「奔馬草」到「丹參滴丸」――丹參應用史考探
附論 臺灣手抄本醫書內容初探

作者简介

皮國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史學方法、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著有《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華人大補史: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等書,主編《中醫不科學?1920-1930年代的社會輿論(上下冊)》及教科書數本,發表論文80餘篇。

魯萍

蘇州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張孫彪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

王珂

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劉士永

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

王尊旺

福建中醫藥大學教授

張田生

曲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陳光華

陳光華中醫診所院長

游智勝

長庚大學中醫學系副教授

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

吳國聖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曾宣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兒科主任

張亮亮

福建中醫藥大學醫史文獻學科講師

李健祥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