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上卷】從清代到日治時代臺灣新竹市佛教文化的歷史變革與佛寺轉型

第1章 導論/江燦騰

壹、作者如何詮釋本書?

貳、本書的撰述緣起

參、本書的全書撰述體系與各章內容概述

第2章 清代竹塹漢族佛教的在地風貌及其轉型/江燦騰

壹、相關問題及其透視方法學的提出

貳、清代新竹在地漢族佛教的發展與轉型概述

參、結論與討論

第3章 日本曹洞宗在臺灣新竹市獨霸拓展的真相透視/江燦騰

壹、前言

貳、透視日本曹洞宗在日治新竹獨霸的相關真相

參、日本曹洞宗與新竹州在地法雲寺派的雙軌制運作模式及其實質歷史作用考察

肆、結論

第4章 日本真宗本派竹壽寺在臺灣新竹市慘澹經營的真相透視/江燦騰

壹、前言

貳、有關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真宗西本願寺派竹壽寺背景資料

參、日本淨土真宗西本願寺派在臺灣新竹的初期發展概述

肆、日本真宗西本願寺派的竹壽寺在新竹坎坷經營的滄桑史概述

伍、有關竹壽寺的「新竹佛教婦人會」及其事業沿革

陸、結論與討論

第5章 日本殖民統治時代臺灣新竹市青草湖靈隱寺的特殊雙元結構的真相透視/江燦騰

壹、前言

貳、日本殖民統治下「特殊雙元寺廟」建構新例在竹塹:從「感化堂」到「靈隱寺」的辯證發展

【中卷】戰前vs.當代臺灣新竹市現代佛寺多元建築風格

第6章 從戰前到當代:臺灣新竹市淨業院(齋堂延續型)建築風格/釋寬謙

壹、前言

貳、歷史沿革

參、建築特質

肆、結論

附錄:從齋姑到比丘尼:新竹北門鄭家淨業院及其佛門女性的百年滄桑史/江燦騰

第7章 從戰前到當代:臺灣新竹市首創天臺講寺佛教藝術文化道場建築風格/釋寬謙

壹、前言

貳、新竹法源講寺的建寺地理位置與開山祖師其人其事

參、在佛教建築中注入現代藝術新生命的法源講寺變革歷程

肆、建築特質

伍、設立『佛教建築研究中心』

陸、結論

第8章 串起臺灣佛教歷史的長流:臺灣新竹市永修精舍建築風格/釋寬謙

壹、前言

貳、歷史傳承

參、建築型制

肆、道場功能

伍、結語

第9章 臺灣新竹市佛寺建築風格三態:金山寺、法寶寺、福嚴佛學院/釋寬謙

壹、前言

貳、金山寺:新竹傳統寺廟與現代社會交融的建築風格

參、法寶寺:當代新竹都市街區的佛寺建築風格

肆、福嚴佛學院:現代新竹佛教僧眾教育重鎮的建築風格

【下卷】戰後臺灣新竹市現代佛學翻譯、著述與相關教育啟蒙

第10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在地佛教學者李世傑享譽全臺的多面向佛學譯述與相關翻譯/江燦騰

壹、前言

貳、戰前與李世傑佛學知識學習相關的臺灣現代佛學研究史概述

參、戰後與李世傑佛學譯述相關的臺灣現代佛學研究史概述

肆、新竹在地佛教學者李世傑(1919-2003)的崛起及其相關譯述概況

伍、結論:我們如何來評價李世傑上述現代佛學譯述呢?

第11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青草湖靈隱寺的未竟辦學史始末/侯坤宏

壹、前言

貳、無上和尚接納慈航法師師生開啟靈隱寺僧教育的因緣

參、由「臺灣佛教講習會」到「新竹靈隱寺佛學院」

肆、結論

第12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的佛教教育:從「福嚴時代」到「後印順時代」/侯坤宏

壹、前言

貳、「福嚴時代」創建精舍的緣起及其建築

參、「福嚴時代」的學團與新竹女眾佛學院

肆、「後印順時代」的福嚴精舍

伍、結論

第13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一位現代尼眾教師的教學經驗自述/釋昭慧

壹、前言:我來福嚴教書是因文字締結的法緣

貳、我當時教學的福嚴佛學院所在地:福嚴精舍

參、我在福嚴佛學院生活之種種

肆、我在印順導師指引下研修佛教三藏典籍

伍、印順導師對我的慈蔭:恩深義重

陸、愛屋及烏的女眾法師

柒、後學風範的男眾法師

捌、《妙雲集》教學始末

玖、無心插柳柳成蔭

拾、結論:出山泉水,依然澄湛

第14章 戰後臺灣新竹市東郊的印順導師與人間淨土思潮的大爭辯及其新發展/江燦騰

壹、前言

貳、相關歷史溯源

參、筆者當時詮釋的新舊淨土思想衝突,其相關論點為何?

肆、筆者論文發表後的相關連鎖反應概述

伍、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