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今日所謂的標準「官話」如何從大量地區方言統整而成?
原本以羅馬字母設計為主的打字機,如何打造能夠拼湊出九千多個漢字的輕巧鍵盤?
世界第一台中文計算機,竟然與林語堂有關?
在科技日新月異、東西政權文化激烈交鋒的十九世紀末,為能跟上時局趨勢,中國也企圖掌握打字機、電報等全球通用的通訊與資訊設備,此時漢語龐雜的聲調與獨特的書寫系統成了與西方世界接軌的一道巨大關卡。該如何在這些以字母思維為基礎的機械上運用獨樹一格的「方塊字」?這件事成為漢字革新的核心思考,也開啟百年來一波波的劇變。
本書分為七章,細數百年來十逾位重要人物前仆後繼推動的七場語言變革。從「統一讀音」如何由一張字母表使南腔北調的溝通成為可能,一路論及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影響中文電報問世,並促成編目索引系統。投注超過三十年研究心力的作者石靜遠引用大量文獻、搭配近二十張珍貴圖片,回溯漢字現代化歷程裡眾多關鍵時刻,包括簡體字普及、拼音系統的奠定,以及數位化時代打造字元集與背後的政治角力。
《漢字王國》展現了一個曾被預言滅亡的語言,一步步成為今日全球超過十三億使用人口的樣貌。這個複雜迷人的語言,經過無數專家、學者、仁人志士之苦心耕耘,在歷史重要時刻與時局脈動、科技變革緊密連動。本書出版後榮獲普立茲獎非文學類決選、二〇二二年《紐約時報》年度百大選書與《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非文學好書,更廣獲王德威、何偉、哈金等名家齊聲讚嘆。
作者简介
石静远(Jing Tsu),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博士,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教学方向主要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华语语系文学;研究兴趣涵盖离散与华语语系研究、区域研究、比较文学和中国科技史。著有《中国离散境遇里的声音和书写》(Sound and Script in Chinese Diaspora)、《失败、国家主义与文学:中国现代文化认同的建构》(Failure, Nationalism, and Literature: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ese Identity)等;曾主编《全球华文文学》(Global Chinese Literature: Critical Essays)。其研究项目获诸多机构邀约赞助,包括德国洪堡基金会、美国梅隆基金会、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以及史丹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 林华,联合国高级翻译,在联合国总部工作30余年。主要译著包括《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断裂的年代》《考古的故事》等,合译有《论中国》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