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中国日语教育史:大学专业教育与教材》聚焦1949年至今70年的中国日语教育史,以作者2013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在进行了2年的追加调查和润色之后成书。本书主要由绪论、本论、结论等三大部分构成,本论又分为第一部分到第三部分,共9个章节。本书采取五种研究方法:教材分析(1960年至2010年间出版的51本日语教材)、访谈(各个年代使用教材的日语学习者、教师、日语教育事业负责人等,共计60位受访者)、既有研究成果的观点分析、文献调查、既有研究数据和官方统计数据的二次分析。作者通过大量的资料和切实详尽的分析,考察中国日语教育现状、背景、历史沿革,探讨中国如何通过日语教育实现了对日本的“深度理解”这一问题。目录:引言1.研究背景1.1日本国内外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日语教育1.2中国的日语教育1.3中国大学专业日语教育与日本“国语教育”的关系2.研究课题2.1日本国语教育的问题所在2.2理清“日语教育”与“国语教育”关系的必要性2.3基于所需教材的数据开展研究2.4文献综述3.研究目的4.研究方法4.1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4.2五种研究方法4.2.1教材分析4.2.2访谈4.2.3既往研究成果的观点分析4.2.4文献调查4.2.5官方统计数据的二次分析5.本书的结构6.各章节初出一览7.凡例8.研究资助绪论中国日语教育的60年发展历程——基于大学专业日语教育的探讨1.黎明期、摇篮期的中国日语教育1.1黎明期(1949-1963)1.1.1俄语教育兴盛期中的日语教育1.1.2黎明期的教师1.1.3黎明期的日语学习者1.2摇篮期(1964-1969)1.2.1“重视翻译”的日语教育与反映社会现实的教学内容1.2.2摇篮期的教师1.2.3摇篮期的学习者1.2.4“开门办学”与日语教育1.3小结2.恢复期、确立期的中国日语教育2.1恢复期1970-19772.1.1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第一次日语学习热潮”2.1.2开始全面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2.1.3来自社会形势的影响2.1.4恢复期的学习者与教师2.2确立期(1978-1989)2.2.1“第二次日语学习热潮”与日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2.2.2日本加强教师派遣力度2.2.3大量来自日本的教材及其他图书2.2.4大学专业日语教育与日语教材2.3小结3.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的中国日语教育3.1成长期(1990-1999)3.1.1政府与高校联合开发教材并实施考试3.1.2日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3.2成熟期(2000-2010)3.2.1《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的修订、《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制定、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实施3.2.2关注学习者“需求”的视角3.2.3更加宽泛地理解“日语能力”——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和提倡跨文化交际3.3转型期2011至今)3.3.1产生质变的日语学习热潮3.3.2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当务之急3.4小结本论第一部分中国大学专业日语教材与日本国语教科书之间的关联第一章基础阶段日语教材与日本小学、初中、高中国语教科书的比较——以文章、作者为中心1.研究背景1.1大学专业日语教育中的精读课程和教材1.2关于日语精读教材中选用的文章2.研究课题2.1进行与日本国语教科书关联性的实证调查的必要性2.2教材选文及文章作者的比较调查3.研究目的4.研究方法5.调查结果与分析5.1选文中“新撰写文章”与“引用文章”的比例5.2中国日语教材与日本国语教科书的文章重合度5.3中国日语教材与日本国语教科书的作者重合度5.4与日本小学、初中、高中哪一学习阶段的国语教科书重合6.小结……第二部分与日本国语教科书相关的中国大学专业日语教材的内容研究——选文的体裁、题材、习题设计及教学实践第三部分中国大学专业日语教育与日本国语教育的内容、方法相关联的背景及原因结论后记参考文献图表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