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書原題「iși-lu-lusɁan(布農繪曆/祭事曆)——看不見的符號/文字系統及其消殞」,以祭事曆的源流與去向,及布農族的小米、信仰、神話等傳統文化為兩大主題,交錯探索,旨在描述此一器物的「開創/局限」、「傳承/斷裂」等雙重特性。幾經修訂,最終改題「看不見的文字」,實為向一名勇於回應與行動的布農祭司致以誠摯的敬意。

目录

出版緣起 看見/聽見臺灣的真實意象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林淇瀁(向陽)
自序 凝固以力抗
祭事曆相關紀事
祭事曆相關地點略圖
他們雖然沒有文字……
密語
看得見的iși-lu-lusɁan
最風光祭事曆.臺灣博物館AT003291
總督府雇員寄託.臺灣博物館AH000809
最深長的憂思.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2653
最美備忘錄.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2654
最迷你的寂寞.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2655
心理學者採集.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2418
默默存在.慈濟科技大學原住民族博物館5040122-01#403
最後的緬懷.Tamazuan的Mangdavan
洪水之後文字怎麼了?
遺失文字並不罕見
當文字落水
不只是EMOJI
出土紀
臺北植物園,一九二五.初夏
臺灣日日新報,一九二五.仲夏
Qanituan,一九三四.秋
Mahowan,一九三七.夏
Mahowan,一九三七.晚秋
Tamazuan,一九九四.春
覆刻,或仿製
小米,一切的動力
農耕之民
小米怎麼來的?
呼喚小米
以純粹的美歌詠
溪畔的憂思
Katogulan的天文觀測
Qanituan的一年十二個月
給未來的備忘錄
當Dihanin退位
創造者及其所在地
Qanituan社與Mangdavan父子
遠離Haba-an
關注的目光
部落警察的回應
轉述者齋藤康彥
追不捨,視學官橫尾廣輔
業餘愛好者
看不見的文字
iși-lu-lusɁan與Winter Count
即使是看不見的文字
後記
關鍵族語、漢譯對照表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王威智

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MFA。1995年參與編輯李明亮先生《臺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一書,多年後改寫為《臺灣老虎郵:百年前臺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著有《神父住海邊:裴德與AMIS的故事》、《越嶺紀》、《凡人的山嶺》、《製圖師的預言:十六世紀以來關於花蓮的想像》、《我的不肖老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