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 殖民地檳城的宗教與社會

第一章 華人社會在殖民地檳城的在地化

第二章 「非常欠缺正信且最迷信的一群人」:海峽殖民地對華人的信任、寬容與控制,一七八六~一八五七

第三章 歸屬感與族群界線:歐洲人共濟會與華人祕密會社

第四章 歸屬之儀:華人祕密會社的入會儀式

第二部分 當代檳城的宗教與族群復振政治

第五章 歸屬之權:公民權與族群國族主義

第六章 時間、空間和社會記憶

第七章 宗教復振運動的政治運作:慶讚中元

第八章 展現神奇力量:九皇爺誕

結論

目录

推薦 生活的儀式/黃錦樹
推薦 田野、研究、翻譯,以及與經典的對話/張維安
導讀 檳城華人的歸屬之儀:宗教展演、社會記憶與身分認同的螺旋/徐雨村
中文版序(二O二三)
謝詞
作者序
福建話羅馬拼音對照表
導言
第一部分 殖民地檳城的宗教與社會
第一章 華人社會在殖民地檳城的在地化
第二章 「非常欠缺正信且最迷信的一群人」:海峽殖民地對華人的信任、寬容與控制,一七八六~一八五七
第三章 歸屬感與族群界線:歐洲人共濟會與華人祕密會社
第四章 歸屬之儀:華人祕密會社的入會儀式
第二部分 當代檳城的宗教與族群復振政治
第五章 歸屬之權:公民權與族群國族主義
第六章 時間、空間和社會記憶
第七章 宗教復振運動的政治運作:慶讚中元
第八章 展現神奇力量:九皇爺誕
結論
附錄:檳城的華人節慶一覽表
華文專有名詞對照表
參考書目
注釋
譯名對照

作者简介

白瑨(Jean DeBernardi)

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長期任教於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人類學系,2021年退休。其研究取徑為象徵人類學,主要關注檳城華人的民間宗教、中國與新加坡的道教現代化、新加坡的福音派基督教與弟兄運動(Brethren Movement)、中國的茶文化,田野地包括檳城、新加坡,與中國武當山、武夷山等地。

白瑨自1978年開始於馬來西亞檳城進行當地華人社群研究,並與當地及新加坡的學術機構建立密切合作關係,《歸屬之儀》是她多年研究成果,也是她研究檳城華人民間宗教的代表作。尚著有:The Way that Lives in the Heart: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and Spirit Mediums in Penang, Malaysia(2006)、Christian Circulations: Global Christianity and the Local Church in Penang and Singapore, 1819-2000(2020)。

譯者簡介

徐雨村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主要領域為族群關係、民族主義與跨國主義、東南亞華人社會、台灣民間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