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八年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 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彻底改观。导致此项蜕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全球性战略盟友,对抗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1937-1941年间,中美关系到底经历了何种变化?特别是中国政府的对美外交政策的大课题:决策过程是什么?由何人执行?中国的外交目的是什么?谈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应是什么?中国政府在这段时间内,总体的得失又当如何评价?何以在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事爆发时,美国政府认为事不关己,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政府却十万火急地促请中国成为并肩作战的盟友?这些都是本书着力要探讨并希望解决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 摸索一个务实的对美外交政策001

一 国民政府在开战初期的作为005

二 中美关系的发展和胡适的外交使命025

三 中国早期战事失利对内政和外交的影响028

四 对于抗战前途的展望040

五 中国主动展开对美外交041

·

第二章 胡适受命出任驻美大使049

一国民政府对美政策重点的具体化051

二政策成果的初步检查056

三中立法和禁运事务086

四对于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092

五胡适对于中国坚持抗战的贡献105

·

第三章 1937~1939年胡适和陈光甫对中国对美政策的影响119

一 胡适对中美关系的影响121

二 陈光甫对中美关系的影响153

·

第四章 寻求一个新的对美政策:1939~1940年来自各方的压力161

一 国际环境剧烈变化163

二 国内情势加速恶化173

三 中国对美国观感的改变184

四 中国逐渐摸索出一个新的对美政策199

·

第五章 1940年以后外交作风的改变207

一 宋子文被任命的背景209

二 宋子文使命的实质与权限218

三 宋子文的新作风和新阻力222

·

第六章 1940年下半年中美关系大幅扩展241

一 促成重庆政府外交政策改变的背景和因素243

二 中国对美外交实质上的扩展258

三 越南和缅甸通道的关闭276

四 中国争取国际合作的努力:时机、动机和展望291

五 蒋介石在1940年的感情世界302

·

第七章 1941年:美国迈向中国外交舞台中央307

一 内外情势309

二 中美关系开始质变316

三 蒋介石个人在对美外交关系上角色的转变317

四 宋子文推行“个人外交”的努力324

五1941年中国对美外交的几个里程碑331

六 对个人外交的评估371

七 个人外交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案例375

·

第八章 租借法案带来的希望和失望379

一租借法案:一个崭新的局面381

二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租借法案388

三中国对陆军武器的要求395

四中美差距的外在原因404

五派遣军事代表团赴华430

六太平洋战争前租借法案军火援助的总检讨441

·

第九章 最后的冲刺:中国政府在珍珠港事件中的努力449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451

二危机终于来临460

三中国开始全方位处理危机465

四中国政府处理危机的评价470

五危机回顾483

·

第十章 结论487

一 中国决心抗战和西方列强的反应489

二 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角色494

三 中国的外交和外交官503

四 历史评价507

·

参考文献519

人名索引527

后记

作者简介

齐锡生,早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赴美国深造,主修国际关系和政治学,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7-1992年任教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1992-2002参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建校工作 并任社会科学部主任。曾先后在美国多所大学和台北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研究兴趣包括中国近代以来的内政外交问题、国际关系理论和军备战略问题。著作尚有: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Military Defeats and Political Collapse, 1937-1945(1982)、Politics of Disillusionmen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Under Deng Xiaoping, 1978-1989(1991)、Toward a Global Community of Scholars (1997)等。

年青时业余爱好做木工、修房子、修汽车、爬山,射击,等等。老来希望能学会弹钢琴和说西班牙语。目前仍在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