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書整理收錄了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楊奎松教授來見諸《中華讀書報》、《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等報刊雜誌上的各種訪談、演講文稿及專著書序。全文以平易親和的文字,揭開國共關係、西安事變、中蘇關係等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並展示了一位卓有成就的歷史學家鮮明的學術態度和方法,包括他對歷史真相的執著以求,對芸芸眾生的現實關懷,對民族主義的全面反思,對人性的尊重和深度發掘。

本書以歷史學者的角度,談討歷史研究的方法與觀念,並且針對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提出了多篇研究題材與歷史觀點。從書目來看,這本書不算是一部討論學術研究的書,更多是作者在報刊雜誌上的各種訪談錄,和在一些場合演講文稿的整理發表,談的主要是研究的經歷、感受和方法等等。也因為如此,本書內容在閱讀性上也更為一般大眾接受。

目录

第一编 历史与现实.\1
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问题
——《中华读书报》访谈录\3
历史研究的微观与宏观
——《历史研究》座谈会发言\14
拨开中国近代史的迷雾
——《南方都市报》访谈录\19
权力平等,才能分配公平
——《南方周末》访谈录\31
国共关系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南方都市报》访谈录\45
寻找被埋没的历史痕迹
——《新京报》访谈录\52
我和历史研究
——《历史教学》访谈录\57
研究历史有点像刑警破案
——《南方周末人物》访谈\69
历史还原了,大家都是人
——《中华读书报》访谈\76
.国共分合的必然与偶然\81
中共历史档案的利用与研究
——在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讲演录\91
第二编 浅议民族主义\113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研究》座谈会书面发言\115
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
——《抗日战争研究》座谈会发言\118
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南方周末》访谈录\122
纪念抗战,反思自我
——《新京报》访谈录\138
建构健康开放的民族主义
——《燎望东方周刊》访谈\149
历史上国共两党的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在台北“中研院”近史所的演讲..\153
走近毛泽东
——搜狐网访谈\164
毛泽东的“强国梦”
——1958年大跃进运动成因及影响再解释\179
第三编 书序谈史录\195
我为什么研究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新探》
台湾繁体字版序\197
中国革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有多大?
——《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
国际背景下的演变》序\203
从中共建党谈起
——《中共与莫斯科的关系(1920—1960)》序\206
应该相信记忆,还是应该从档案文献出发?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序\215
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问题之必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序\220
研究历史,贵在求真
——《走近真实——中国革命的透视》书序\225
避免重犯文革错误的关键所在
——《我亲历过的政治运动》书序\228
真的有机会吗?
——《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序\232
从国民党的角度来了解国共关系的尝试
——《国共两党关系史》书序\235
从共产党人的角度来看国共关系
——《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再版前言\240
历史研究首先是人的研究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修订版前言\245
张学良入党之谜
——《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代序\252
读史不能无疑
——《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书序\258
“恩怨”之中的思考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书后\262
从中共党史研究到历史研究之路
——李国芳《初进大城市:中共在石家庄
建政与管理的尝试(1947—1949)》书序\268
跋\279
图片来源...\286

作者简介

杨奎松(青石),1953年10月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内战与危机(1927-1937)》(《中国近代通史进程》)、《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等专著十余种,并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