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輯一:反思、批判是學術轉向的動力

《文心雕龍》做為一種「知識型」對當代之文學研究所開啟知識本質論及方法論的意義

當代「中國古典詩學研究」的反思及其轉向

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典」的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

附錄:中國文學抒情傳統再反思——中正大學中文系座談會

從混融、交涉、衍變到別用、分流、佈體——「抒情文學史」的反思 與「完境文學史」的構想

「文學自覺說」與「文學獨立說」之批判芻論

用詩,是一種社會文化行為模式——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

生命存在的通感與政教意識形態的寄託——中國古代文學「情志批評」的「反身性詮釋效用」

從「性別利用」到「性別偽裝」與「性別越位」——柳如是在傳統兩性關係中的位置變移

詩是智慧的燈——「詩性心靈」的特徵與「詩意義」的感發

輯二:人文學者的當代學術處境

臺灣當代「期待性知識分子」在高度資本化社會中的陷落與超越

再哀大學以及一些期待與建議——當前高教學術評鑑的病癥與解咒的可能

從社群疏離到社群凝聚、從典範消散到典範建構

我們必須建立適當的學術審查倫理與規範

人文學者的當代學術處境

這個學術審查忙碌的季節!

不能計量的價值—我們應該重視學術會議的隱性功能

當代學者幾乎都已消失在同一種空洞的存在形式中

「中文學門」的研究如何撰寫多年期計畫?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現代視域與方法——顏崑陽與蔡英俊對談錄

附錄:開拓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新視域——顏崑陽教授的學思歷程/鄭柏彥專訪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