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内容简介

本書所收的五篇文章,主題都是有關乾隆皇帝(清高宗)的家庭生活與藝術收藏。作者以圖像為切入點,輔以相關的詩文和史料,探討乾隆皇帝與其父親、母親、后妃、子孫等核心家庭成員的互動情形,和他對所藏藝術品的態度。由其中,我們發現身為皇帝的他,也有和常人一般的喜怒哀樂,因此在處理國事和家事時,也難免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掙扎;而他最終極的關注乃在於形塑自己成為儒家理想中的聖主明君。

 

第一篇:〈雍正與乾隆二帝「漢裝行樂圖」的虛實與意涵〉。作者認為:兩位皇帝的「漢裝行樂圖」只是虛構,而非紀實之作。因為衣冠是一個民族和文化的象徵,所以清太宗建國以來便立下祖訓:國語騎射是滿洲傳統文化,後代子孫永遠不得改服易制。清朝皇帝始終遵守這個祖訓。既如此,這兩位皇帝為何會有穿著漢裝的虛擬圖像?其目的之一可能是藉此宣示他們不但身為滿、漢二族的統治者,而且也代表了這兩種文化的精粹。

 

第二篇:〈乾隆皇帝對孝聖皇太后的孝行和它所顯示的意義〉。本篇揭示了乾隆皇帝對其生母孝聖皇太后先則疏遠,後則極盡孝養之能事的事例、原因、和意義。他對太后無微不至的孝行,除了出於真心之外,應也有意藉此將自己形塑為一個遵守祖訓、實踐儒家核心思想、以孝治天下的聖主仁君。

 

第三篇:〈《心寫治平》── 乾隆帝后妃嬪圖卷和相關議題的探討〉。本文以風格分析結合史料,解決了該作品在製作過程方面的問題;同時述及乾隆皇帝與其中幾位后妃之間的愛情故事。本圖卷的圖像意涵在於顯示乾隆皇帝家庭生活的和諧;藉此反映他是實踐儒家修身、齊家、治國、與平天下的理想君主。

 

第四篇:〈從四幅「歲朝圖」的表現問題談到乾隆皇帝的親子關係〉。本文以四幅「歲朝圖」在圖像方面的異、同、和變化特色,結合史料,揭示了乾隆皇帝二度立嫡失敗的心情,和他對兩個早逝皇子獨特的紀念方式;以及心中對於子孫繁昌、鞏固祖宗家業的深切期望。此外,本文又論及他嚴格教育皇子、和以理性嚴選嗣君的經過。

 

最後一篇:〈乾隆皇帝與《快雪時晴帖》〉。作者在本文中先辨識了乾隆皇帝自乾隆十年到六十年、及退位之後,每年在《快雪時晴帖》上所作共七十四則題識的位置、順序、和內容。由其中,作者發現乾隆皇帝在欣賞那件珍品時心情上的轉變:乾隆三十年之前,他較關注那件作品本身或與它相關的藝術方面的問題;其後,他漸轉變為關心農情、戰役、母喪、和感謝天恩等事。由此反映了他心中所在意的終究是「政權高於藝術」的價值觀。

 

簡言之,本書各篇研究精闢,論辯合理,見解獨到,發前人所未及,極具可信度和學術價值;且圖史資料豐富精彩,行文流暢,宜細讀、宜清賞,皆有助於我們對乾隆皇帝個人的認識。

目录

致 谢
导 论
第一章 雍正与乾隆二帝“汉装行乐图”的虚实与意涵
一、雍正皇帝“行乐图”
二、乾隆皇帝“汉装行乐图”
结 语
第二章 乾隆皇帝对孝圣皇太后的孝行和它所显示的意义
一、雍邸时期
二、皇家生活
三、外出巡狩
四、南巡盛况
五、大寿庆典
六、徽号尊衔
七、家事国事
结 语
第三章 《心写治平》——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和相关议题的探讨
一、《心写治平》图卷的研究回顾
二、本图卷的画家与断代的问题
三、择列妃嫔画像的原则
四、孝贤皇后
五、继后乌拉那拉氏及其他
六、本画卷的图像意涵
结 语
第四章 从四幅“岁朝图”的表现问题谈到乾隆皇帝的亲子关系
一、关于四幅“岁朝图”的一些问题
二、四幅“岁朝图”的图像表现特色、相互关系和成画年代
三、四幅“岁朝图”图像的纪实性与意涵
四、乾隆皇帝与诸皇子间的亲子关系
结 语
第五章 乾隆皇帝与《快雪时晴帖》
一、《快雪时晴帖》的流传
二、乾隆皇帝与《快雪时晴帖》的互动
结 语
结 论
注 释
引用书目
图版目录

作者简介

陈葆真,中国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专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画、敦煌佛教故事画、南唐历史与艺术、宋元明清绘画史、台湾近现代绘画和摄影艺术等。主要著作包括《陈淳研究》《古代画人谈略》《江兆申》《台湾故事》《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等。